
应对沙尘暴各国有妙方美国“天地结合”中亚播绿治沙中东“黄金铺就绿色”——
“降服”沙尘暴全球总动员
今年最强的沙尘天气近日对我国“重拳出击”,黄沙漫天,建筑物在沙尘中变得模糊,空气中弥漫着沙尘的干涩味道。这场来势凶猛的沙尘天气席卷我国16个省(市、区),约2.7亿人受强沙尘暴侵扰与影响。今天,中央气象台的沙尘暴黄色预警还在继续。
土地荒漠化是世界性的难题,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沙尘暴就像瘟疫一样,困惑着北美、澳大利亚、中亚以及中东地区。为此,全球围绕沙尘暴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地探索防治沙尘暴的新途径。
应对妙招
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
为了控制大平原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美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从多年的惨痛摸索中,美国形成了一套全方位作业的防沙经验,并成功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
美国治理沙尘暴最大的招数是:“天地结合”。
将天气预报和地面治理结合起来。每次强风到来之前,气象部门提前48小时准确预测强风的行走路径,然后在其经过的地区对裸露的耕地进行喷灌,使之湿润结实,切断风沙源。
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
前苏联的北哈萨克斯坦草原,已变成了世界四大沙尘源地之一。
为了治理沙尘源区,当地政府开始沿着草原区和森林草原区,营造规模巨大的防护林带。同时还采取飞机播绿、调整农业结构等方式进行沙尘暴的治理。
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后,现在北哈萨克斯坦草原虽然还有沙尘暴,但与大开荒时相比,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规模都大幅降低。
中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对沙尘暴的研究,并提出了如何减缓沙尘暴影响的对策。
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推动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保护带。
在河套地区和沙化土地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天然绿洲为中心,控制沙化土地扩大,保住天然绿洲,逐步扩大人工林。
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化主要体现在草场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亚对沙尘暴的治理主要围绕牧场来进行。
澳大利亚对牧区治沙,严格实行轮牧。此外,大力推广圈养。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推行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
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不是由农场主自行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次年的载畜量。而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