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水电站:丈量七次再剪裁
作者:朱成章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8 0:38:20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时下,水电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热门话题。在此之前中国关于水电站与生态环境之争,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现在涉及水电站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光是长江三峡、怒江,还有黄河三门峡和大渡河瀑布沟等等。

    我国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那时候关于河流水能利用的原则有三条:一是水能资源最有效利用原则。利用水能要把整个河流、整个流域作为对象来研究,而不是局部利用。二是水电和其他电厂相辅相成的原则。也就是水电站的建设要从整个电力系统联合运行和国民经济最大效益来进行规划设计。三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一个水电站的建设,其构筑物不应仅仅为电力部门服务,应当同时为其他经济部门(如防洪、灌溉、航运和给水等)服务。50多年过去了,这三条原则还没有完全落实下来,又出现了一新原则、新任务,这就是河流水能利用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从中国特有国情来看,我们的环境容量已经达到了支撑经济发展的极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们可以并应该立即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尽快走向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在这样严峻的事实面前,我们在修建水电站的时候,已经不允许再忽视环境问题了。

    水电站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水电站建设引起的环境生态问题。如黄河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三门峡水库抬高了蓄水位,使关中平原的洪涝灾害加重。云南洱海下游西洱河梯级电站的建设,要求洱海作为调节水库,有可能影响洱海周边的生态环境,当地水利部门在洱海出口建闸控制洱海水量下泄。另一类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水电站效益的发挥。如云南滇池、洱海周边大量引用湖水灌溉及城市用水,下泄流量大为减少,使洱海下游的西洱河梯级电站、滇池下游的石龙坝水电站发电能力和发电量大大减少。又如黄河上游修建了不少大型水电站和巨型水库,但是有的水库老是蓄不上去,使黄河梯级水电站的出力和发电量减少。我曾问过有关电力公司的调度人员,是不是黄河上游的来水减少了,他们说似乎还不好作结论。可是最近来自兰州的水文和气象专家撰文说:“全球变暖通常会伴随着降水量的增加,但对于黄河上游地区来说,似乎并没有如此幸运。全球变暖导致黄河上游枯水危机。”专家说,“在未来数十年间,如果出现气温增加3℃且降水同时减少20%的天气状况,黄河上游的水量将比目前还要减少50%以上。”看来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水电站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水电站建设中要考虑少建些高坝大库,以减少土地淹没和人口迁移;水电站建设中要少采取引水式水电站,以减少江河的脱水段;水电站运行要更多地考虑河道的基本流量,除了保证航运、灌溉、给水等综合用水之外,能保证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求;水电建设中有一句行话——“丈量七次再剪裁”,从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的需要,看来有必要再进行一次河流规划,过去叫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现在应当改为河流综合利用生态环境规划,我们应当在新的规划指导下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