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托起物种王国
作者:孙荻 肖永奎  文章来源:荆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8 23:38: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通讯员 孙荻 肖永奎

    在一片不到4万公顷的土地上,竟然有1500多种昆虫、2279种高等植物、317种野生脊椎动物和谐共存。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是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基地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后河保护区于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在当年设立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0年来,后河人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用辛勤与汗水书写出生态保护新篇章,原始神秘的后河成为三峡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1.3%,高等植物占我省植物总数的73%,野生脊椎动物占我省总种数的47.2%,有华南虎等5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区内分布着世界最大的珙桐(鸽子花)原始群落,东南亚面积最大、保存最好且最为原始的水丝梨常绿阔叶林群落等六大珍稀植被群落,植物种类接近欧洲总和,被国外专家誉为世界上“神秘的生命王国”。
    而承担保护这个生命王国重任的后河管理局,在成立之初却举步维艰: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办公经费、没有人员编制,一台旧电脑、几张办公桌、一辆快报废的桑塔纳轿车和350万元债务,这就是后河管理局的全部家当。
    不仅如此,保护区还积压了近20年的无数难题:管护设施落后、资源管护不力、林农纠纷不断、涉林案件频发、交通通讯不畅……
    原始古朴的后河和年轻的后河管理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压力。考验面前,后河人巧做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致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不断壮大林业经济,用发展的办法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为争取相关政策,后河管理局局长郑昌毅和党委书记廖忠华常年在外奔波,为节约开支,他们吃盒饭、啃面包、住地下室;为摸清家底,副局长唐登奎和工会主席黄大钱常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有时候在森林里一呆好几天,饿了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山泉水、累了就在岩洞里打个盹……
    后河人的执着,终于将后河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0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引进外资1000万元,相当于后河前20年投资总和的30倍,建成了检查站、护林点、哨卡和瞭望台等19处防护设施,修建了82公里巡护道路、146公里防火便道,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在基础设施快速改善的同时,保护区内的珍稀植物群落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创下了连续24年无火灾的佳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84%增加到9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金雕、林麝等国际濒危动物也在后河保护区再次发现。
    10年中,后河保护区先后开展了资源本底、两栖动物、微生物等多项调查,新探明动植物200多种,植物湖北贯众和湖北毛枝蕨,动物淡肩角蟾和短肢角蟾等系湖北省首次发现,获取的鸟巢菌资料,填补了国内只有记载没有实物照片的空白。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后河保护区先后获得全省、全市林业先进工作单位、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红旗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30余项殊荣。面对发展的春天,后河人将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为人类守护好这片共有的绿色国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