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努尔·阿吉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
提要:长期以来,当人们一提到资源,基本上指的是自然资源,但实际上,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自然资源虽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起某种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中,作者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的正相关系,分析了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操作原则
1: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呈正相关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9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增长率12.1%,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国民经济提前5a实现比1980年翻两翻的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我国GDP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已从1991年的第10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7位。然而,在总体上保持着快速、稳定增长趋势的同时,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趋势、处理处置现状及其造成的环境问题则不容乐观,二者呈正相关。
从1987年到1996年10a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增加了近1倍。1987年全国381座城市共清运垃圾约5397.7×104t,到1996年全国666座城市清运垃圾总量已达10825×104t,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全国约有2/3的城市已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仍将持续快速增加,城市垃圾量的增长势头仍很难遏止。城市垃圾产生量还将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产生量将达5.5×104t。
面广量大的垃圾堆放在城市周围,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污染危害。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已经阻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垃圾堆放场气体的环境危害,1t固体垃圾在完全厌氧条件下大约产生300—400NM3的气体,其中CH4和CO2分别占50%和40%,CH4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比CO2高22倍,目前基本上没有对这些气体采取有效控制和回收措施,当垃圾堆放场周围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存在着火灾和爆炸隐患。②由于大量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处理设施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已经对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难以处置的污染,严重危害了堆放场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③有碍景观、散发恶臭、孳生有害病源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是传统工业社会的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的恶果。在这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抛弃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中,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的运动,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传统线性经济除了资源输入的高开采和污染排放的高输出之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一切为了生产和销售新的产品以及与不断生产和销售必然相关的产品使用的短效性。而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战略则是要优化物品的可长期性,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
2: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
国外城市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已进入综合 利用阶段,其资源化利用率已达60%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以废纸为例,我国目前废纸回收率仅为20%左右,每年流失的废纸约600×104t,相对于浪费木材2400×104M3,浪费森林资源10×104M3。据统计,目前全国垃圾填埋场和堆放场中CH4气体1a的排放量,相当于700×104t 左右的煤炭的能源潜力,直接经济价值达10×108元。可见,我国城市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力。而循环利用方式的建立则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为内容的行为原则。
2·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的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垃圾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由于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来自包装,因此,过度包装或一次性的物品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在消费中,人们可以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人们可以大宗地购买,选择包装较少和可循环的物品,购买耐用的高质量物品等,如果人们这样去做,实际上就是在力所能及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在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压力。
2·2: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标准尺寸设计能使计算机、电视机和其它电子装置的电路非常容易和便捷地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家用排油烟机、吸尘器等均可设计成便拆洗、修理和便组装,这样,可以避免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活中,人们把一样物品扔掉之前,应该想一想家中和单位里再利用它的可能性,确保再利用的简易之道是对物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不再需要的物品给需求者,一些消费者可以购买二手货或稍有损坏但并不影响使用的产品。
2·3:资源化原则: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资源化是指把物质返回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中,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垃圾”资源化形成新的产品。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由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原则可以看出,我们对待垃圾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其目的,不是仅仅减少废弃物的体积和重量,使得垃圾填埋场等可以用得时间长一些,相反,它是要求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减少由线性经济引起的环境退化。
3: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对策
3·1:建立城市垃圾资源管理机制:
针对我国公众垃圾资源利用意识淡薄而导致垃圾高产低用现状,广泛宣传和树立垃圾资源的利用意识。同时,要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管理机制和立法工作。例如建立废物回收奖励制度和对倒垃圾进行收费制等。从而调动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并使城市垃圾产生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除此,针对我国目前废品回收站点数量较少的问题,加强垃圾资源回收再生产业开发,兴办各种形式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建立废旧物质交换中心等。
3·2开发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
如果说当代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那么,垃圾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其技术载体。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我国城市垃圾资源的无害化技术可以选择两个途径。
3·2·1:废物利用技术:这是用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如废纸加工再生技术、废玻璃加工再生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技术、有机垃圾制成复合肥料技术、废电池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等。德国瑞斯曼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声称他们已具备了将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技术能力。我们可以和国外这类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废物利用技术科学研究及成套设备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和技术转让工作。
3·2·2:清洁生产技术:这是用来进行无废少废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其主要途径有:推广清洁能源,如以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减少或限制产品的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和一次性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推广使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纸张,可降塑料等包装材料;推广垃圾分类袋装和净菜进城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参考文献:
(1) 徐新华·垃圾中甲烷产率计算及全国垃圾甲烷资源估算·自然资源学报,1997,12(1);
(2) 何品晶等,城市垃圾资源利用前景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5(2);
(3)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迪丽努尔·阿吉,(1968—),女,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为新疆师范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