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八大公山,一场与植物的邂逅
作者:李花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3 16:08:1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李花

紫花槭

桃花

真菌

山涧小溪

五道水

真菌

样地测量

已有一千二百年树龄的珙桐

晾晒“家乡菜”

  湘西北,桑植与湖北鹤峰接壤之地,北纬29度40分和东经109度40分的交汇处,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坐标轴心,八大公山5万公顷的长条形原始森林,呈东西走向分布于此。

  这里是澧水的源头,桑植民歌发源地,湖南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亚热带最完整、面积最大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区,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

  东北向,是拥有“珙桐王”的天平山林区,其中25公顷的特殊森林,为全国唯一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西南向,是无路可通、境如远古的斗篷山林区;居于中部的是枫香点缀的杉木界林区,靛青色的澧水由此而生,桑植民歌随澧水流长……

  四月尾的一天,空气潮湿微寒。

  从桑植县城前往八大公山,澧水一路随行,水绿如蓝,沿途大多是石头山,覆盖着春天的绿色,适度裸露岩石的灰色肌肤。

  前方道路不时被塌方阻断,我们断断续续下车、步行、换车、继续前行……到达芭茅溪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林子变得密起来,明显闻到大森林的味道,粗壮的柳杉夹道相迎,细小的飞虫扑向车灯,我们一头扎进了八大公山的黑夜。

  夜里九时,终于抵达位于天平山小庄坪接待站。黑黝黝的森林静默着,在黑的夜色里勾勒出更为浓重深邃的影子来。

  1 天平山漫游,数千种花草树木的艳遇

  第二天早起,天平山天色青灰。高山森林春天来得晚,地下和地上的生命正在苏醒,层层叠叠的落叶覆盖着腐殖土,一切都在蠢蠢蠕动。

  天平山有着阔大的原生林,大部分地区无路可通。我们从位于小庄坪的住处出发,沿公路东北向行进2公里右转进山,随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家,一起前往“八大公山大样地”,开始一场探秘与艳遇。

  翻过一道极为陡峭的山脊之后,到达地势平缓的尖嘴河河谷,这里原本无路可通,然而狭长的河谷看起来又像是一条通向密林更深处的小径。溪水清冽,不染纤尘。

  雨下了好几天了,今天终于有停歇的迹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卢志军、何东带着两个小组,急着前往样地继续工作,我们在地形复杂的原始森林里完全跟不上,“八管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所所长谷志容陪我们在队伍的后面仔细辨认植物。

  谷志容几乎识得山里每一种植物,一路唤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性情:开白色小花是鹅掌草,星星点点蓝色小花是变豆菜;作为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蕨类种类繁多,我们一路上见得最多的是叶片似耳形的耳蕨;胡颓子果实秋天可食,就是“羊奶子”;七叶一枝花,是蛇药,有它生长的地方蛇就不大会出现……

  假如把视线稍稍抬高,便可以看到大朵大朵的山茶花,西南白山茶已过最盛之时,纷纷跌落,随水而流;蜡莲绣球正在蜕去枯黄树皮,换上新鲜绿装;中华猕猴桃攀枝展叶,美丽的芍药含苞待放……

  再抬高视线,便是高大的乔冠木,巨大的亮叶水青冈还未长出叶子,树皮粗厚的檫木倒是已经绿意浓重,八大公山的“贵族”――珙桐刚刚长出新叶,它洁白的鸽子花还有待五月的暖风吹开……

  动物的音讯已经多了,从冬眠中苏醒的蟾蜍开始交配产卵,黄昏时便会集聚在水边大声鸣唱以吸引异性,不过,眼下更大多数蛙类此时还没出洞。飞蛾们也开始有了活动,它们的身影让森林充满了生气。卢志军博士在前方回头提醒我们提防山蚂蟥――一种喜欢吸食鲜血的小东西,最近几天他的队员多次在衣服上发现山蚂蟥,而蛇类也即将出洞,沿途还不时看到野兽的粪便及踪迹。

  2 大样地初探,上帝眷顾的“物种基因库”

  碧翠的麦冬一路与我们相随,菊科的蒲儿根开着黄色的挨挨挤挤的头状花,随手翻开一段枯木,便可以看到鲜艳的大型真菌……越接近样地,我们的脚步落得越轻。每一步,似乎都伴着不计其数的生物,而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名字。

  上山时,攀着生长了数百年的大树或枯藤,踩落大片松软的苔藓,古老的泥土无辜陡然裸露;一株枯立木,可能因为我们的触碰,立时成为枯倒木。无端地改变这块人迹罕至之地任何一个小生物的生活,都让人心里充满了愧疚。

  样地为一个边长500米(投影距离)的正方形,落叶树与常绿树交错,高大的乔木与密密的灌木杂处。这里的山势却比我们的来路要和缓,是专家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的最理想的监测样地,中南地区唯一的25公顷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

  在被选中的这片25公顷的样地里,约有上百个树种,凡是胸径1厘米以上的木本植物,都将会被钉上身份标牌,并细致记录生长状态,预计有近10万株需监测的木本植物。之后的若干年,这里的植物将被不断地监测和复查。这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工程,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然而也只有这样细致的工作,才能解开八大公山怀抱的那些久远的秘密。

  卢志军和他的同事,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个样地打点,将之分为625个400平方米的小样方,以便开展调查。一切才刚刚开始,每天工作都将是重复而枯燥的。卢志军与何东都不是本地人,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远离亲人和朋友,在八大公山度过至少一年时间。而这里,没有网络,没有娱乐活动,只有植物陪伴。偶尔下山时,卢志军会去网吧上网,更新自己的博客,他在一篇博文中写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美学意义。”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云豹、金钱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金雕、珙桐、红豆杉……大量珍稀物种在此繁衍生息:153种国家级保护物种,10种特有植物、12种特有动物。八大公山成为科学家青睐的野外实验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仅以种子植物为例,八大公山生物多样性可见一斑。湖南种子植物有210科,4860种,八大公山有167科,1996种,占湖南植物科数的79.5%,种数的41.1%。一个局部山地有这样高的比例,足以说明这方土地的丰富。

  雨水倏忽即来,大家习以为常,从包里拿出雨衣。雨水是森林的命脉,在八大公山,这个春天隔几天就下几天雨,这里是湖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西北有鄂西山地,再往北有秦巴山地层叠屏障,西南为黔东高原,东南有武陵、雪峰山地相间突起,东端则向洞庭湖区逐渐降低,八大公山处于一个半辐合状的群山之间。偏南湿润气流易进入滞留、凝云致雨,年均降水量2100多毫米,雨日高达176天,常年空气湿度高达90%,动植物因此有了优越的地理背景。

  3 鸽子花身后,跨越亿万年的古老生态系统

  这天的午餐由一个工作人员从山下送上来,休息的间隙,何东选择一片5平方米左右的典型群落,向我们解释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个遭受雪灾袭击后处于初级演替阶段的小群落,等级尚不分明,没有明显的优势种,只有一株数米高的光皮桦,作为目前这块林子最高的乔木,它最有希望成为这个小群落的优势种。而一棵藤本类的中华猕猴桃似乎也看中了它的潜质,攀附在它身上展叶伸须。往下是灌木层的尾叶山茶和箬竹。而处于1.3米以下的草木层里,除了阔叶麦冬、金星蕨以外,还发现了多脉青冈幼苗,这株壳斗科乔木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不过现在它的未来并不乐观,因为身旁的光皮桦即将成为优势种,控制这个小群落里的绝大部分资源,这株多脉青冈多半可能长成一株“小老头”树。当然,如果光皮桦发生意外,多脉青冈将是这个小群落里的下一个“领主”。

  “森林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安静平和。”谷志容说。

  植物们会慢慢地行走,就像知道如何寻找合适的地方,有的需要雨,有的需要太阳。在植物的缄默中,饱含着奇幻热烈的情绪、层层叠叠的秘密、密切无间的交往、无处不在的争斗,甚至存在着等级森严的顶级群落。只不过植物的活动是如此缓慢,以致我们可能要把一年当作一天来观察,才能得以窥见它们生活的轨迹。

  在八大公山这片土地上,植物们的生活轨迹甚至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珙桐是八大公山矜持的贵族,被誉为“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是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它们不是优势种,数量也并不最多,但在它们的身后,是一个跨越亿万年的古老生态系统。

  在剧烈的地质变动中,由于秦岭、大巴山地层叠屏障,八大公山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较少,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且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第三纪动植物的“避难所”,珙桐得以在这里隐居生息直至今天。八大公山保护区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重要保存地区,如珙桐、连香树、大血藤、杜仲、银杏,并分布有大面积的珍稀植物群落,如珙桐、南方红豆杉、水青树、鹅掌楸……这些天然珍稀植物群落背后,是生生不息的古老的生态系统。

  每年五月中旬,古老的珙桐便会在八大公山开出洁白花朵,花形酷似展翅的白鸽,在蓝天下暖风中翻飞,展示着八大公山最美的秘密。

  当晚,我们喝到了一种用当地野菜“家乡菜”做的汤,那清新的味道,饱含着春天森林的气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