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芦苇飘荡百鸟聚 |
作者:房晖晖 吉小芳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30 8:43: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从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出发,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总面积15.3万公顷,是地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草木葱茏,狐兔出没,仍保留着原生态的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百鸟乐园,已发现鸟类29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41种。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被国家列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保护地点之一,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 加强设施建设,奠定自然保护区发展基础。本着突出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体现黄河口风貌、促进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高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自然保护区一期及其续建工程、二期工程、湿地监测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了鸟类救护中心、瞭望塔、湿地恢复、鸟类投食区、科研中心、环志站、湿地监测站、科研设备、简易巡逻码头、检查站点、界牌、界桩等设施设备,建设防火隔离带200多公里,配备消防车10部、风力灭火机110台,大大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791平方米的湿地博物馆。组织实施了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恢复湿地18万亩。启动了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和数字保护区建设工作。 加强依法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确立了依法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方针和行动准则,实现科学管理,有效保护。一是制定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三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局长负责制下的行政、科研、保护、经营四大管理体系,组建了执法检查和巡逻队伍,制定了巡护监测等规章制度,层层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制,加强对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和进区人员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抓好区内防火等安全生产工作,建区以来无火灾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维护了正常管理秩序,使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严格执法,规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资,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 加强科学研究,为保护区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课题之一的“黄河三角洲新淤地可持续利用研究”、“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湿地水鸟栖息地恢复和重建技术”等科研课题17项。其中,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的“黄河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其成果已得到国家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认可,并运用到黄河水量调度和刁口河补水工程实践中。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力。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湿地博物馆的科普宣传职能,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摄制了《风光独秀黄河口》、《人与自然》、《今日东营》、《探索·发现——黄河入海流》、《走进黄河口》等专题片,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以学校、幼儿园为基地,加强对幼儿、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建立了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绘画比赛、野外实践、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签名等活动。 通过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湿地面积增加了1.1万公顷,鸟类由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目前的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1种增加到49种。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显著,东方白鹳达到350只,占全球总数的11.7%;丹顶鹤380只,占全球总数的15.2%;黑嘴鸥1500只,占全球总数的18.8%,是中国三大繁殖地之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由候鸟变为留鸟,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的高度关注。2008年8月,环保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保护区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法规制度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成效显著、建设思路清晰、发展前景好。在江苏、山东、上海三省市2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名列第一,现已进入全国优秀保护区行列,国家林业局给予通报表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