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陈玉光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16:07: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方法,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制约农业的发展,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过去经济短缺状况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解决10多亿人的温饱问题,追求的是农产品的数量。而环境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期被忽视。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有效利用率不高,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不高、农药、兽药残留过多,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并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对森林、草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荒漠化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有以下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技术水平。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还比较淡薄,许多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很难正确处理全局的、长远的生态效益和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群众中“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因此,政府各级涉农部门要积极举办各种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促进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第二,完善生态农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要健全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使生态农业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扶持的重点要从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并重的方向转移,对参加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使企业、农户自觉自愿地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农作制度,变偏施化肥为多施天然有机肥,变大水漫灌为节水灌溉,变滥用农药为科学使用农药。

  第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统一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要搞好标准的贯彻实施,建立农业标准化实施运行机制。三是要建立完善监督体系。要按照农业部“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统一部署,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要重视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已有成功生态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推广。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提升种子种苗、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对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进行提炼、集成,大力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生态农业要求建立“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我国各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如(1)猪-沼-菜(果、茶、菌)模式;(2)猪-鱼-菜模式;(3)浆果-牧草-羊-沼-菌或果-禽有机连接的果园立体种养模式;(4)浆林(果)-牛(羊)-食用菌-粮(菜)有机连接的立体农业模式;(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6)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7)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均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值得认真总结,并结合各地具体实际加以推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