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洲岛自然保护区 |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6 9:23: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大洲岛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1990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万宁县东南面,屹立于烟波浩瀚的南海上。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由南北两岭组成,南岭面积270公顷,海拔289米,北岭面积150公顷,海拔136米。地势较为平坦,沿海一带有较长的沙滩。南北两岭由一条长800米,宽40米的洁白柔软的沙带相连,退潮时,大部分沙带露出水面,人们可涉水而过。海带东面是天然的海水浴场,西面可停靠各种渔船。保护区为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岛上沿岸为花岗岩构造,受海水侵蚀影响,呈同心圆形状,十分奇特,南岭上,山岩耸峙,峭崖上遍布天然的裂缝、洞穴和葱郁的植被,僻静幽深,是金丝燕栖息、繁衍的好地方,也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群居之地(图1)。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岛上生长着灌丛和藤类,终年郁郁葱葱,植物种类众多,有龙血树、桃金娘、金不换等。珍稀贵重树种母生、青梅等。藤本植物有红藤、白藤。岛上盛产药材,有龙血树、金不换、红藤仔、金银花等。海水中生长的丰富的藻类植物。 金银花(图2)
忍冬科植物,木质藤本,单叶对生,卵圆形;全缘。花成对腋生,头状花序或聚伞花序,初为白色后变黄色。浆果球形。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药材为干燥花蕾,呈长棒状,外表黄色或黄褐色。以花未开放、色黄白、肥大者为佳。 药用价值: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溃疡等症。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常见动物有野兔、赤麂、穿山甲。鸟类有海燕、白燕、灰金丝燕。海水中鱼、虾、贝多达数百种,盛产石斑鱼、马鲛鱼、枪仔鱼、西刀鱼、鲳鱼、墨鱼、红鱼、带鱼、海参、海马、海鲎、海蟹、龙虾、对虾等。大洲岛海底宛如天然展览馆,大量陈列着活生生的石蟹、徐蟹、山蟹、和尚蟹;白螺、公螺、合螺、花螺、石墨螺、牛姆螺、石艾螺、乌鸦螺;还有上百种热带海鱼,以及珊瑚丛林,天然海礁等。 金丝燕及其巢穴燕窝是主要保护对象。 金丝燕,鸟纲,雨燕科,体长约18厘米,上体羽毛黑或褐色,有时带蓝色光泽。下体灰白色。翼尖而长。足短,淡红色,四趾均向前。群栖,以海中藻类、鱼类为食。每年3、4月份是金丝燕的繁殖季节,在海拔较高的峭壁裂缝洞穴深处吐唾筑巢,约20天完成。巢窝呈半月形,基底厚、廊壁薄,内似杯形,即是名扬中外的大洲燕窝。燕窝色白透明,是十分名贵的补品和药品,又是名肴美食,自古至今享有“东方珍品”和“稀世名药”之誉。 长期以来,沿海渔民每年上岛盲目采集燕窝,造成金丝燕种群衰退。为保护珍稀物种金丝燕,1990年保护区的巡逻艇经常在70平方公里的海域巡视,向海上渔民进行宣传教育。 五、保护意义 大洲岛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群居之地,是研究岛屿面积及其生态系统和金丝燕种群大小、变化的理想基地。大洲岛附近海域是一个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对保护水产资源有一定意义和价值。大洲岛北面大花角,由一伸向大海的大突角构成,这里是观潮、赏景的好地点,具有旅游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