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6 9:27: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5036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部,跨楚雄、双柏、新平、景东、镇源5县,地处哀牢山山脉中北段上部。 二、自然环境 哀牢山为切割深浅不一的中山,残留的高原面、侵蚀阶地、古河道等相间分布,西侧有12座超过海拔3000米的山峰,最高的大磨岩峰海拔为3165.9米,东侧的一列山峰线也在海拔2800米以上,两列山峰线之间分布着宽谷谷地、浅丘和浅盆地。东部坡度一般在30°左右,因河流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分布,保存较好的断层平台使山坡陡缓逐级下降;西坡坡度一般低于30°,几级残留的夷平面中,有个别古河道的残迹。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东西部分别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高大的山体有着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点。当北方寒流南侵时,因哀牢山的阻挡,西坡温度略高于东坡,降水较多。保护区气温低,但是冬季平均气温仍在0℃以上。保护区河流都为红河水系,东麓干流为礼社区,西麓为川河和者干河,溪流同主干河成羽状水系。流程短,瀑布多。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森林面积近36000公顷,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的主体和精华,大面积原始常绿阔叶林,构成了和谐、完整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图1)
保护区仅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近1500种,还有123种蕨类植物。 区系特点是种类丰富,复杂多样,过渡特征明显,并具有以地方特有种为主的森林类型。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有366属,占50%以上。顶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 (1)2200~2400米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多为次生思茅松林;残存零星森林,主要树种为刺栲、大叶石栎、红木荷等。 (2)2200~28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带,是本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主要树种有疏齿栲、银木荷、截果石栎、木果石栎、倒卵叶石栎、长尾青冈、润楠等。 (3)2800~31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苔藓矮林带,主要树种有倒卵叶石栎、杜鹃,每年春天,丰富多彩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图2),高原更加生机勃勃。 (4)3000米以上为亚高山灌丛带,主要树种有桤木、杜鹃、箭竹等。
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四种,即:篦齿苏铁、水青树、银杏、野荔枝;三级有翠柏、旱地油杉、云南七叶树、红椿、任木、景东翅子树、林生芒果、红花木莲等。 此外,保护区亚热带森林中,各种附生寄生的兰花随处可见。(图3)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比较多,兽类有86种,鸟类323种,其中留鸟达260种,云南特有种20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39种。 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绿孔雀、蟒;二级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金猫、水鹿、鬣羚、白鹇、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绯胸鹦鹉、雀鹰、黑兀鹫等。经济动物有野猎、赤麂等。画眉类有55种,占全国画眉种类的42%,是名副其实的“画眉之乡”。两栖动物景东髭蟾、哀牢蟾蜍等,为哀牢山特有种。 黑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4)
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体长约50厘米,前肢长于后肢,手和手指比脚、脚趾长。头有冠毛,无尾,无颊囊。幼猿淡灰色,成猿雄性黑色,雌性灰黑或灰土黄色,但头部均为黑色,无白眉,适于树上生活,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以荡秋千方式成群生活。食树叶、昆虫和鸟类。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妊娠期约7~8个月。寿命30年。 白腹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5)
哀牢山保护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而复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集中连片,因而不仅在保存物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在开展多种学科的科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基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