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6 9:28: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90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北部德钦县境内,地处横断山脉中段、云岭北段主峰白马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旅妗V鞣逯漳昊倘缫黄ケ汲鄣陌茁恚蚨妹鞍茁硌┥健保ㄍ?SPAN lang=EN-US>1)。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高山峡谷地貌,是横断山脉最典型、地势起伏最壮观的一段。区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最高峰白马雪山在5430米。金沙江为区内主要河流。区内为深切割和极深切割的“V”字形峡谷,两岸壁立如削。气候年均温4~5℃,年降水量600~650毫米,区内因其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不同,气候差异非常大,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高山中部、中上部地段气候冷凉,西南暖湿气流至此易形成雨雪,山体下部如金沙江河谷,河流深切,两岸陡峭,易自生环流和存在焚风效应,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属于热河谷气候类型。由于垂直方向的气候差异,又形成与其相对应的植被。周巴洛河是金沙江的支流,源于白马雪山垭口,南北纵贯保护区,全长114.3公里。 三、植物资源 植物垂直带谱十分明显。 (1)海拔2300米以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为疏林灌丛草坡带,植被稀疏。 (2)海拔2300~3000米之间分布着云南松、高山松林带。 (3)海拔3000~3200米的云雾带上,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树种组成丰富。 (4)海拔3200~4000米,地势高峻冷寒,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主要由长苞冷杉、苍山冷杉组成,林相整齐,是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精华所在,滇金丝猴常年栖息在此。 (5)海拔40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流石滩稀疏植被带;高山灌丛草甸带杜鹃种类繁多(图2)。 (6)海拔5000米以上,为极高冰雪带,每一带各具特色。
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澜沧黄杉、星叶草、云南黄连、金铁锁;三级有长苞冷杉、丽江铁杉、短柄鸟头、胡黄莲、延龄草等。 生长于山顶附近的药用植物雪莲(图3)
菊科,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茎直立,下部有宿存的褐色残叶,叶多数,密集,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多密生茎端,蓝紫色。外国有多数白色半透明膜质苞片,形似莲花,因生长于高山积雪岩缝中,故名雪莲。头状花序药用,有壮阳调经之故。 龙胆:(图4)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黄白色,索状,茎直立,叶对生,秋季开花,花蓝紫色,聚伞花序顶生,花冠钟状,裂片五杖,根入药,主治目赤、咽痛、黄疸、热痢、胁痛及小便热痛等症。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兽类47种,鸟类有45种。著名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是本区特产种类。它们群栖于亚高山暗针叶林里(图5)。
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雪豹、绿尾虹雉、金雕;二级有猕猴、短尾猴、水熊猫、黑熊、棕熊、大灵猫、林麝、马麝、水鹿、斑羚、岩羊、石貂、苍鹰、红隼、血雉、角雉、藏马鸡等。 滇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6)
为疣猴亚科,以无颊囊与猴亚科相区别。疣猴亚科共3种,即普通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其中滇金丝猴最为珍贵。它是仅次于大熊猫的第二大珍兽。保护区分布5群350只。世界上只有滇金丝猴具有美丽的红嘴唇,是栖息海拔最高的猴类,它食性特别,除取食各种针叶树幼枝嫩叶外,最喜食挂于林中枝头的地衣植物——含抗菌素的松罗,以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藏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7)
又名“白马鸡”。鸟纲、雉科。雄鸟通体为白色。头侧绯红,头顶具有黑色绒状羽,耳羽簇白色,尾羽特长,具蓝绿色辉光,末端泛紫色光泽。栖息海拔3000米高山直至雪线附近,主食野生植物及农作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