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若干问题思考
作者:左剑 熊铭贵  文章来源:企业经济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 16:22:5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摘 要: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加强城市旅游区域合作,突显整体优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同时,联合打造鄱阳湖城市旅游强势品牌,从而更好地实现共赢。本文论述了城市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在地理、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地方文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在行业壁垒、政府引导、经济差异、推进主体、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鄱阳湖城市旅游区域合作应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形成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营销观念、产品开发、多种旅游形态相结合等主要发展战略举措。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区域合作,城市旅游机制,发展战略

  一、引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许多城市一直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城市,为了实现共赢,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突显各自旅游特色和整体优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生态区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区域合作对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旅游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机制的优势

  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运转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地区经济的更加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格局下,努力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将会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人文文化,为其旅游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它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从区位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依托长江,上连湘楚、下通皖江,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既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又与中西部地区直接相通,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2 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较为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赣鄱大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如南昌的八一起义、滕王阁、八大山人,九江的庐山,景德镇的古陶瓷,鹰潭的道教圣地龙虎山,新余的仙女湖,宜春的明月山等等。区域内共有国家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4个,国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280家。因此,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整体协调下的互补性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基础。

  3 便利的交通条件。区域内具有较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铁路方面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铁路横穿东西,与鹰厦、皖赣、横南、赣龙线等构成了全省的铁路网,铁路营运里程达2292.9公里,并打通了南昌至厦门、南昌至深圳海铁联运通道;公路方面,形成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网架,实现出省主要通道和省会南昌到其他10个设区市全部高速化;民航方面,现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4D级)、景德镇罗家机场(4c级)、九江庐山机场(4c级)等,开辟航线47条。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加强了各城市间的联系,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浓郁的地方文化。江西历史悠久,而悠久的历史又给江西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赣文化是一种以古越族文化为主轴,同时接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既吸收其进步因素,又不断保持和发挥自身优势,在交汇融合中加以改造创新,逐步形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革命)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都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南昌微雕、九江露语茶道和婺源茶道、瑞昌剪纸、景德镇拉坯和瓷乐、抚州傩面具雕刻、新余夏布刺绣、宜春竹雕等也集中反映了江西特色文化。这些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将成为鄱阳湖生态区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动力源。

  5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1~2020年将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能吸引大量客源的大型旅游项目,其中,鄱阳湖生态区里的南昌将继续发挥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双重功能,建设成为“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中部会展之都”。九江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景观、国际重要湿地、全球候鸟乐园和名山、名江、名湖、名城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把庐山建成著名的度假与会议中心;把鄱阳湖建成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把云居山——柘林湖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湖泊型会议休闲度假中心,构建具有东方色彩和神韵的“山江湖”旅游工程体系。将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婺源乡村文化生态、三清山福地仙峰、龙虎山道教祖庭、宜春禅宗祖庭等观光休闲产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市场的旅游产品。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机制存在的问题

  区域旅游合作是地理概念、产业概念和行政概念的统一,是通过某种组织形式和行政协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致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推进区域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其核心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由于受历史行政和地方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一体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矛盾:

  1 区划障碍、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以行政区划为界限主观分割统一市场的行政行为和政策表现给一体化造成了障碍,诸如滥用政策优惠、产业同构、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等。一些地区还存在“对其他地区旅行社的限制就是对本地区利益的维护”的错误认识。谁都希望开放,却谁都不希望自己首先开放。谁都希望引进和建设旅游大项目,但谁都不希望类似项目在周边城市再建,结果是项目近距离重复建设。

  2 主管部门引导不够积极主动。由于区域合作的主体是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的旅游主管部门,代表的是地方利益,因此,在事关地方利益的问题上存在着互不相让的现象。加上旅游主管部门没有直接的旅游经营行为,因开放获取的利益不能直接享受,而一旦失去利益却不断受到来自本地区企业的压力。所以,旅游主管部门对于开放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归结起来,问题的症结就是“地方利益保护”。问题的实质则是“行政区经济”,而不是“区域经济”。

  3 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存在一定差异。江西省大多数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整体经济实力有较大偏差,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的前5位城市中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南昌、九江、上饶,但上饶市整体经济实力为全省排名最靠后的三个城市之一。与此对应的是,整体经济实力居于全省前列的新余、景德镇、鹰潭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江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的丰度表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旅游资源禀赋好的城市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区域内大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仍是资源依托型的。

  4 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缺乏完善的推进主体。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进程中,合作主体的模糊和缺损,一直是影响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各级政府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旅游交通建设方面的合作、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的合作,还是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都不乏各级政府活跃的身影,许多合作其实就是通过政府间的安排来进行的。区域内旅游企业的反应远不如政府积极,许多旅游企业对区域合作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有些旅游企业虽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参与区域合作活动,但往往缺乏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区域旅游合作只有政府的积极性而没有企业的积极性,合作是难以深入持久的。

  5 在旅游项目建设问题上,区域概念和全局概念不强。旅游资源一般有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和确定性特点,由于行政区划与旅游资源分布的非整合性,造成许多资源实体的地理范围跨越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域,被几个行政区域分割管理、开发。几个相邻的行政区域为了争得资源、项目的开发权和收益,互不相让,各地方画地为牢、各自为营、人为分割、抢夺本应该统一规划开发的资源整体。此外,有许多旅游资源,他们的行政归属(上级主管部门)与其实际地理位置发生错位,形成“飞地”现象。当地部门管不了,上级部门又管不着(鞭长莫及)。在部分地区规划中和旅游项目建设中,虽然对宏观规划和项目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详细性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游客的偏好,对旅游项目类别规划布局,包括建设规模、特色定位和中长期预测等还很不够,项目雷同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战略

  1 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建立区域合作的共同市场规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含义是建立共同市场,以实现要素的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我们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首要的是在观念上淡化“楚河”、“汉界”,同时一定要借助政府推动,冲击行政壁垒,通过市场运作,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拆除地方保护主义。区域之间统一政策、降低要素流动区域的高门槛(高交易成本),实现产品互相准入、资本自由流动、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区运作的统一市场,控制旅游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旅游开发的时序进行有效控制,在“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环境一体化”这六个方面联合打造“鄱阳湖无障碍旅游经济协作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共创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推进整个区域内旅游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2 淡化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思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提倡、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开发旅游(政府、企业、民间、个人、外资、股份、混合)的模式,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减弱甚至消除“行政区经济”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培育一批具备竞争能力的跨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将现有旅游开发实体改制为股份制公司,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吸引本地和外地的资本包括民间资本流向旅游开发领域。整合旅行社,按照股份制和连锁经营的方式组建大型旅游服务公司。加快实现区域间的旅游业融合与共同发展。

  3 旅游营销理念要创新。要结合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验游等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内涵,探索旅游营销新思路。结合企业市场促销和政府旅游形象推广,建立营销联盟,打开旅游营销新局面。通过开发、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DMS),加强政府与行业间的合作,让行业更多地参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运营,如由独立实体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进行市场化运作等,构建“虎头(客源地市场)、豹尾(目的地市场)、龙身(大交通、政府主导、企业利益平衡、信息媒介)”的营销模式,有序推进市场拓展。依托大产业(“领头羊”),启动大市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并在市场化方面得到长效拓展。按照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的“以强劲的宣传攻势驱动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要求,着力做好生态经济区旅游宣传营销,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节庆展示魅力,树立形象。

  4 旅游产品合作开发,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强势品牌。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优势,将生态经济区的城市联合起来打造品牌旅游线路。鄱阳湖旅游圈特色游主要有三个系列:环湖生态旅游系列(观鸟、草洲、治沙、冰川遗迹、森林、山岳、瀑布等),文化旅游系列(名人故居、古代书院、摩崖石刻、古战场、革命文化、宗教文化等),休闲旅游系列(温泉、漂流、泛舟、垂钓、康体疗养等)。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应着力构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框架,重点培育特色产品、特色品牌,要在“特”、“新”、“奇”上做好文章,要加强各个县市的协调,推出富有鄱阳湖地区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通过突出特色,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景区联合,成立景区线路联盟、旅行社联盟,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大型的公关宣传活动、新闻报道、媒体广告等,推广旅游品牌,宣传各个因不同的特色相应而生的旅游产品,以促进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体中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发展,增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在全省、全国的竞争力。

  5 城市休闲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应根据《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和《江西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鄱阳湖这一知名品牌,在城市休闲游、生态游、乡村游上多做文章,使之能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