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城市转型与青年参与 |
作者:丁影 王泠一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2 18:41: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城市转型能否吸引青年参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当然要谋求城市转型与青年参与的双赢。 ●“小白菜”们闪亮的足迹是这个城市转型时代的深刻烙印。这种责任意识和忘我意识将促使青年群体站在高尚的前沿,以仰望星空的情怀脚踏实地地成长为转型城市的未来主人。 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即将过去,而她的第二个10年又即将到来。如果说,头一个10年是加快城市发展的时代;那么,第二个10年,无疑是加快城市转型的时代。而下一个“时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城市转型呢?同时,青年群体作为参与城市转型的主体,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呢? 城市转型能否吸引青年参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解决得好,我们将迈向强国之门,城市生活将更美好,青年群体在精神上将更自信。而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坎坷和迷茫,解决得不好,对城市转型来说将是“失去的10年”。对青年群体而言,将形成被“房奴”、“孩奴”和“卡奴”拖累的“垮掉一代”。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当然要谋求城市转型与青年参与的双赢。 而已有研究和相关预测表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在下一个10年将出现如下进化和变革。这些变革反映着区域性的城市转型力度和社会根本需求,相应地对青年群体提出了更高的变革要求: 首先,上海人均GDP将迈向2万美元的发展水准,周边城市也将相应跟进到新的发展尺度,一个现代化、一体化的城市群将在中国的东海边诞生,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则为这一趋势不可阻挡的出现举行了庄严的奠基礼。事实上,国务院也已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显示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有了新的战略思考,明确提出“一核九带”空间格局。其中,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发展带是第一次亮相。这就要求青年群体,把就业和创业放到更广阔的腹地去,而不是单方面地积聚在中心城市甚至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去竞争发展空间。 同时,现代服务业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成为主流的经济形态,高科技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占据次要产业地位,传统制造业基本退出投资舞台。这一点完全是和经济加速发展状况相一致的基本趋势,而和传统服务业主要服务于单一城市的社会消费明显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主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和区域性的社会生活。而在自身发展上,现代服务业是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形态,主要体现在——以创意为手段的知识经济和以研发为手段的技术经济,开始构成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比较优势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专业性的现代服务业分工和外包服务体系越来越丰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机遇开始增加。对此,青年群体必须作好相应的认知准备,在知识结构和业务创新领域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投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同时,已经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就业的青年群体部分,也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转型,尤其在岗位技能上实现自我更新。 再次,城市化建设开始进入功能引领发展的新境界,更合理的水平分工开始逐步替代原先的垂直分工。毕竟,从现实利益来看,现代服务业可以使城市经济在有限空间的营运条件下,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体系中引领分工能力,实质性地提升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国际水平分工地位。从现代服务业功能性水平分工的眼光而非“制造业”垂直分工的眼光来看,“制造”出世界第一大港并不等于我们就拥有了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确立,不仅是由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决定的,而是由航运服务、信息控制、技术研发以及交易结算等相关现代服务业所匹配的功能引领所决定的。因此,下一个10年,上海应该把发展的重心和资源的配置,逐步转移到促进航运服务功能开发领域中来。同时,青年群体也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国际竞争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谋求行业高端分工的能力,并以此发展转型城市的软实力。 更重要的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日益成为转型城市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事业的发展,向来是群众幸福感和城市归属感的源泉。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一个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准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在可以预见的下一个10年,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社会事业不仅具有厚重的民生色彩,而且越来越体现出发展本身的内涵。 现在,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愿意投身社区事业、农村事业和公益事业,志愿者精神和团体正在加快发展。而且,通过融入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青年群体的责任意识和忘我意识将进一步弘扬,“小白菜”们闪亮的足迹就是我们这个城市转型时代的深刻烙印。而从转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角度来预测的话,这种责任意识和忘我意识将促使青年群体站在高尚的前沿,以仰望星空的情怀脚踏实地地成长为转型城市的未来主人。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