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视角下的绿色城市规划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 10:41:5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城市发展的“灰”与“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刘博敏

    国内外学者将蔓延无序发展的城市称为“灰色城市”(Gray City),认为这种模式发展的是一种城市生态灾难。这种以增长为目标,以规模为基础的"灰色城市"不断吞食城市周边的土地、消耗水源与能源、邻里间相互默生、环境景观破坏、通勤远程、生活单调、城市生态系统危机。

    绿色城市(Green City),是大地上的人居生态系统,它由演进400万年的人居生活系统与自然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城市人类活动形态要与城市处地域所赋予的自然环境特色相协调,等同于生态城市,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基础,绿色城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协调。“绿色城市”也可理解为资源、人、自然要素的组合体,城市发展关系的实质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绿色体现在三者之间的协调。

    刘博敏介绍道,具体而言,绿色城市规划,更强调环境导向与发展导向结合、转变传统规划研究方式,以未来为规划基准。同时,大幅度提高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比例,倡导减排、再利用与循环利用;建设城市生态绿色系统,提高人与自然接触的可达性,追求公共空间环境活力与特色营造。

    在论坛上,刘博敏还为绿色贵阳的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刘博敏认为:绿色贵阳=自然条件+公共空间环境+人。他解释道,群山环绕的贵阳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为"绿色贵阳"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区人口相对密集的贵阳城市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为市民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但这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最后,从人的因素看(包括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市民素质如何,市民的生态观念也是“绿色贵阳”的重要因素之一。

贵阳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中共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马长青

    马长青说,提出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符合四个方面的要求。

    马长青说,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首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既不是推动城市的自然化,也不是单纯的绿化建设,而是逐渐建立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动态循环系统,逐渐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逐渐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因此,贵阳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的。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从当今城市发展潮流来看,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代表了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先进潮流,目前全球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美国克里夫兰市的精明增长策略、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影子规划”,以及我国的苏州、杭州都以生态文明为目标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在2007年编制总规的过程中,做过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贵阳市民对于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是非常支持、肯定和欢迎的,调查中,市民也提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解。多数市民认为,生态文明的理念不只是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是指硬件,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与条件,“文明”则是指软件,包括人的素质、城市管理和相应的制度环境。生态文明应该是人与自然、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要实现和谐发展只看重自然环境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素质、软性的管理的提升也很重要。

    第四,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符合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贵阳市若要与其他省会城市比经济实力,肯定会有差距,但在生态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还是具有一些比较优势,这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生态环境方面:贵阳市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较好的中心城市之一,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绿化覆盖率达到41%。先后荣获“中国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在气候方面:贵阳市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连续几年荣获“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等美誉。其他在地理纬度、海拔、气压、紫外线强度、无自然灾害等等适宜人居的方面也都具有优于其他城市的优势。因此说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符合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