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 20:31: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论坛成果

(摘要)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昨日举行了生态城市论坛。20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宣读论坛成果——

    来自东中西部的9位市长,以及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国外的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在交流讨论中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污染和碳排放主要不是来源于产业,而是来源于建筑、交通、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个趋势要充分引起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一定要把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变成生态城镇化的进程,把两者紧密的联系起来。此外,建立生态城市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的发展。对于生态城市和产业的关系,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论坛认为,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虽然发展阶段不一样,但都必须遵循同样的发展理念,也就是生态发展理念。生态发展理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经济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理念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问题,第二是保护环境的问题;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人的发展问题,现代文明注重人的发展,我们讨论关于生态城市的建设问题,也就是要通过人的参与、广大市民的参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论坛声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驻华代表 马和励

    在新的城市建设上,大家要互相学习,现在都很关注城市的硬件,但更要重视城市软件的发展,即城市的文化,要以人为本。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 吴昌华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交通都逐步有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但是产业怎么去约束?可能是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最严峻的问题。

    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主任 勒罗伊·霍伦贝克

    城市里能不能有农业?一些国家的农业活动在城市里,一些家庭会在院子里种植蔬菜等,贵阳也有农业区域。那么如何让其发展并体现它的低碳化,这涉及到绿色技术的问题。在城市的规划当中也应考虑到城市农业的问题。

    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大洋洲秘书处副首席执行官 马丁·布伦南

    紧密全球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家环保中心,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在一起,让各个城市分享这些信息,这在全世界来说很重要。

    瑞典赫尔辛堡市环境委员会主席 拉斯·桑伯格

    建设生态城市,政府有很强烈的意愿,中国很多城市包括贵阳都做出了行动,我们希望这些投资在未来有回报。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在未来处理气候变化的成本将会更高,所以我们现在要采取行动,采用一些能让公众接受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 陶斯亮

    高生态城市是最具人心的政府工程,可以逐渐弥合政府和民众在快速发展时期的矛盾。国家要成为城市政府的坚强后盾,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地方政府是有经济牺牲的,因此,希望国家的补偿机制尽早出台。

    贵州省安顺市市长 罗宁

    安顺的位置在贵阳的上游,为了保证贵阳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红枫湖水质,我们在红枫湖上游的一个县拒绝了上百家企业落地,这就体现了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责任,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区长 王波

    青白江区是老工业区,但现在获得了人居环境模范奖,实现了华丽转身。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生态规划优先,与产业、土地利用结合起来。在城市,主要是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做高端产业。青白江区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以森林长廊作为生态隔离。在农村,抓生态产业建设,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每个村都有污水处理设施。对不能集中的农户搞了生态细胞工程,就是把每一户的废弃、垃圾通过村集中、镇清运、区域集中处理。

    江苏省无锡市常务副市长 徐劼

    生态城市贵在行动。无锡未来的追求目标,就是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先驱城市。一是要治理好太湖,治理太湖上要做得多、做得好,做得快。二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节水型城市和低碳城市,推进节能建筑的计划,以实际行动推动低碳城市发展。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