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保护藏羚羊说起
作者:张田勘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7 19:06: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环保人士梁从诫在谈到环境保护时举了一个事例。当许多民间环保人士正在热衷于保护可可西里的野生藏羚羊时,北京某著名大学一位教授质疑:“就算藏羚羊都灭绝了,又有什么关系?”梁从诫一时语塞,只能反问一句:“那大熊猫都灭绝了,又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保护藏羚羊?一言以蔽之,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存。爱德华·欧·威尔逊在其《生命的多样性》中曾有论证,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态系统离不开生物或物种的多样性。马达加斯加粉红色的长春花可用于治疗白血病;云南的紫杉提取的紫杉醇可以治癌;一种蚊草含有合成阿司匹林的物质──水杨酸。如果这些物质都如同藏羚羊一样被人类消灭或用尽了,人类的日子必不好过。

    保护动物或保护自然往深层次说,是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脱离与环境中所有物质和生物的相互依赖关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这3种食物链形成一个有机的食物网,产生了俗语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的循环生态环境。任何环节或链条的断裂都不仅仅影响到人的生存,也危及层层相依的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发展。再往大的方面讲,生态系统或生态圈,其中的各个要素也相互依赖,共生共存。也就是说,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生物都难以很好地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生物圈计划迄今已实行了35年,全球共有97个国家459块保护地纳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我国也建立了26个生物圈保护区。经过多年发展,生物保护区使当地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变异得到保护,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持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保护物种多样性,关注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已成为国际不可逆转的潮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