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确评价标准 建设生态城市
作者:王如松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8 9:28:2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什么样的理念才能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怎样让生活更美好?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国家更美好?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强化并完善生态规划、活化整合生态资产、孵化诱导生态产业、优化升华文化品位、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滚动发展。

  当今世界的三大生态危机是:以气候变化、经济振荡和社会冲突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胁迫为特征的区域生态服务问题,以及以贫穷落后、过度消费和复合污染为诱因的人群健康问题。其风险的动因都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工业文明时代的城市,以化石燃料为动力、以矿石化工产品为支撑,在显著提高人类福祉的同时,导致工业社会生产流通的高度物质化、能源消费的过度化石化、信息反馈的离散破碎化、资金融通的周期危机化、自然演替的逆生态化、空间发展的城乡二元化以及人才使用的机械奴役化。工业生产的效果是用产品的产量产值与GDP来衡量,追求的是物质生产的“正效益”,而忽视其有害副产品、对社会和自然生态服务功效的影响及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工业格局和过程对区域甚至全球资源、环境和人群健康以及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影响。如何辨识、模拟和调控城市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将复杂性变为可持续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生态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

  ■阅读提示

  生态城市的文明演化过程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循环再生功能渐进完善以及自然生态和社区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的渐进熟化过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的正向演化、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性转型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文明进化。

  城市的生态包括城市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城市生产和消费代谢的经济生态、城市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4层耦合关系,而不是回归自然或城市生物生境的简单平衡。和谐的城市生态关系包括城市人类活动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的服务、胁迫、响应和建设关系。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调谐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之间各类竞生、共生、再生、自生的生态关系,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文化和精神生活以及生态和环境意识。

  生态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竞生、共生、再生、自生机制于一体的高级文明形态。体现在人与环境关系的体制合理、决策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活俭朴、行为自觉、公众参与和系统和谐,展现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风尚。生态文明可分为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生产方式的组织、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关系的调控以及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等。生态城市的文明演化过程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循环再生功能渐进完善以及自然生态和社区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的渐进熟化过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的正向演化、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性转型,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文明进化。

  其中,生活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文明进化包括推进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向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社会与经济统筹以及内涵与外延统筹等方向演化;从单一功能的基础设施、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向各类服务功能完善的成熟社区演化;生活方式从以金钱为中心的富裕生活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和谐生活、从以数量多为目标的占有型消费向以功效优化为目标的适宜型消费、从以外显为中心的摩登消费向以内需为中心的科学消费、从以利己为中心的物理型关爱向以爱他为中心的生态型关爱演化等。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