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活性污泥处理重金属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恢 柴立元 闵…  文章来源:慧聪网水工业行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7 16:43: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2 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重金属的吸附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本身结构或其分泌物和代谢产物来实现的,如动胶菌、蓝细菌等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ECP),如多糖、糖蛋白、脂多糖等。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是由脂多糖、荚膜多聚糖和其他的蛋白质等组成。这些分泌物在细胞表面上易于脱落。革兰氏阳性细菌所分泌的则是由脂磷壁酸、多聚糖和游离蛋白质组成。

这些胞外聚合物含有大量的阴离子基团,如羧基、磷酰基、硫酸根等易与金属离子结合。天然多聚糖上阳离子能与水辫液中二价重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如藻酸盐中K+,Na+,Ca2+,Mg2+能够与相应的阳离子如Co2+,Cu2+,Cd2+和Zn2+进行交换,从而达到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目的。Aksu等[10]还通过实验证明了C.Vulgari和Z.Ramigera是通过细胞壁的多聚糖上氨基和羧基与金属之间韵吸附和配位作用来吸附铜的。但生物吸附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当前对其比较有影响的解释是巴斯韦尔,麦金尼等所提出的粘液学说和含能说。

    2.3 重金属的胞内积累机理

    一般金属离子要进入细胞体必须经过胞外结合与运输到胞内两个步骤[11],前者迅遗且不需能量,后者缓慢并依赖能量及代谢系统调空。由于大部分的重金属对微生物都有害,所以很难研究高浓度下重金属的吸附机理。通常认为重金属进入细胞膜的传送机制与代谢作用必须的离子钾、镁、钠的相类似。但当有时相同电荷和离子半径近似的重金属离子共存时,这种传送系统就可能会将这几种共存金属同时传人到细胞体内,使细胞新陈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如Cr(VI)在pH=7-9范围内主要以CrO42—的形式存在。而CrO42—,硫酸盐和磷酸盐结构相似,较易经过一般阴离子的传输渠道穿过细胞膜。在有还原性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Cr(Ⅵ)作为电子受体,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细胞内还原。

    3 活性污泥法的改进

    活性污泥处理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是一种全新的处理方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人们研究集中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的机制、优化活性污泥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参数等方面。但由于研究还不够透彻,使活性污泥应用受到了限制。如何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范围,提高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降低活性污泥法的生产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改变活性污泥的形态

    将絮状活性污泥培养成颗粒污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稳定的微生态系统,有利于微生物抵抗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颗粒污泥形成有利于细菌对营养的吸收;颗粒污泥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有利于抵抗废水的突变[12]。

    3.2 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是通过向废水处理系统中直接投加H-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改善原处理系统的能力,达到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的去除或某方面性能的优化目的。其实现需要三个步骤:①高效菌种的获得;②高效菌种在投加系统中保持及活力的表达;③对目标物的有效去除或原系统性能的有效改善。生物强化技术有利于减少活性污泥的驯化时间,增强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并可以根据废水特性有选择性地投加特定菌种,从而使活性污泥适应能力显著增强。但目前主要是针对单一菌种处理重金属效果的研究,对复合功能菌的研究较少。复合功能菌借助不同菌种之间相互协调共生,有利于增强茁群整体对于环境的抵抗能力,保持在系统中的活力,提高与系统中固有菌对营养物的竞争能力,从而保证强化技术有效实施。

    3.3 促进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CP)的分泌

    活性污泥形成过程是先由细菌形成菌胶团,再进一步絮凝成活性絮凝体,絮体的形成和细胞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有很大关系。细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越多,絮凝聚合作用就进行得越快。胞外聚合物的形成与细菌的生长阶段有关。在细菌生长对数期,细菌开始絮凝,到稳定生长期时,胞外聚合物大量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