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节能成为社会的内在需求
作者:郑金武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8月12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0:32: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不久前,《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副市长为皇家大饭店关灯》的新闻,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在带领节能检查组对北京的公共建筑能耗情况进行检查时,查出北京皇家大饭店的空调温度过低、照明浪费严重以及冷冻泵漏水等问题,要求皇家大饭店立即进行节能整改。临走时,张茅顺手关闭了饭店地下室操作间走廊的部分照明灯。

    建筑能耗高、不节能,是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建筑节能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又出现用电紧张的情况,副市长张茅带领市发改委组织了7路检查人员,对140家政府机关、大型公共建筑和重点用能单位进行检查。当社会节能要靠政府组织检查、抽查甚至罚款来推动时,说明我们离节约型社会的距离仍很遥远。

    根据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统计,目前,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其中99%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照节能标准进行改造,总节能潜力为1.35亿标准煤。同时,我国还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和,并且在新建建筑中,仍有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

    在我国的建筑中,能源耗费最高的就是办公建筑和商场、宾馆等商业建筑。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类建筑形态中,大型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因为体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每平方米的能耗大约是普通住宅的10倍左右。照明灯24小时工作、空调温度偏低、水龙头滴水没人关等现象,也大多都出现在这些设施内。

    事实上,许多人在自己的家中,都能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而一到办公室、商场等公共场合,节约意识往往失效。不是自家的,就不需要为其节约;别人节不节约,与我没关系;我节不节约,别人也管不着。政府组织检查,许多地方为了应付,做表面文章,检查过后浪费照样进行。

    国家提出建设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合理利用为特点,并且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来支撑的。我们提倡以人为本,而在技术等现实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支撑起节能的重任时,我们也要以人为本,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节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使节能成为社会的内在需求。

    这方面,我们刚刚起步,许多问题的解决要靠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法规,是重要的一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