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东方之子:余绍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央视《东方时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 20:52: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余绍水

  2001年夏天,在从西宁开往格尔木的列车上,余绍水凝视着窗外的千里戈壁,他将从这里奔向青藏高原辽阔的无人区,投入到中国铁路史上一场艰难的战斗中。余绍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曾多次参与国内大型铁路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开工之初主动请战,担任中铁十二局集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记者:你到青藏高原参与这个工程是自己申请的,都知道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这种工作条件谁都了解,它吸引你的是什么?

  余绍水:作为我们来说的话,因为我大学里面学的是铁路工程,所以特别是技术上这一块,对我们搞铁路施工的,特别像技术人员出身的话,这个吸引力是很强的。

  记者:青藏铁路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难度,那么你去之前,你预想碰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来自于什么

  余绍水:当时感到最大挑战,首先第一个考虑可能还是生存问题。

  青藏高原空气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陆地上的动物上去几天之内就会死亡,余绍水和他的队伍刚一来到这里就出现了高原反应。

  余绍水:人在上面,在下面喘一口气行了,到山上得喘两口气。在山上走路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人比内地要多背一袋面在山上走。

  余绍水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自己,很快就适应了高原环境。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在整个工程中,余绍水所在的中铁十二局承担了全长74公里的路段,北起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南至号称“鬼门关”的五道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一路段工程技术难度大,作为总指挥,余绍水要时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余绍水:有一段时间的话,特别就是楚玛尔河桥那一块,这个桩基施工出现了一些问题,结果就下不了钢筋,打不了混凝土。这样的话可能坚持有半个多月,下面解决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在青藏高原施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每年只有半年的施工期,眼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余绍水心急如焚。

  余绍水:当时我就比较着急。进度很紧张,所以最后我就感觉到,还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资料也看了很多,但是它不一样,所以当时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下到下面,桩孔里面看看到底什么地质,偏孔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当时好多人想争着下去,但是我想到,因为我原来学的也是学桥梁的,在我们集团公司也算是半个桥梁专家,我也是指挥长,所以当时想到还是我自己下去放心。

  余绍水的这个决定当时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高原地区本身就极度缺氧,钻孔在地下二三十米处,空气更加稀薄。而钻孔的直径只有一点二米,余绍水体形稍胖,如果他下去连氧气瓶都不能背,这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

  余绍水:那这个1米2直径的孔道怎么往下下呢?按道理应该搞一个梯子。但是当时的话,由于这个现场没有这方面准备,所以当时比较着急,所以当时搞了一个缆绳,绳子系在腰上,戴上安全帽,然后上面几个人架了一个辘轳就往下放。当时下来肯定有好几分钟,越往底下心里觉得很紧张,越下越紧张,因为它越往下下,空气越稀薄,感觉到呼吸困难了,呼吸非常困难。当时也不敢说,因为说上面更担心,如果要说不行的话,他肯定马上就给拉上去。所以这样的话就坚持一直下,下到底28米吧,上面放的也比较慢,下到孔底以后,然后就拿着手电一边看着然后一边进。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余绍水:正在看的过程中,可能上面有冰夹着石头块,摊下来以后,正好有一块比较大的砸在安全帽上。当时晕了有几分钟。当时确实什么都不知道了。

  记者:上面的人知道吗?

  余绍水:上面人不知道。不能说。因为当时我们有暗号,我要上来的时候,我要抖这个缆绳,所以当时砸晕了以后因为上面很黑,上面看的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到我的安全帽,所以当时在底下坐了可能也就三四分钟。最后醒过来以后,确实想干脆上来算了,但最后没搞清楚,就是下来一趟不容易,所有最后还是坚持慢慢的拿着手电又在摸着看

  余绍水经过半个多小时对桩内孔壁结构的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回到地面上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在下边晕倒的事,而是立即开始对机器进行改造,解决了高原冻土问题对施工的影响。

  在青藏高原施工有三大难题,高寒缺氧,高温冻土,高原环保。如何既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就成了余绍水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问题。中铁十二局所承担的路段恰好经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每到夏季藏羚羊都会成群结队大规模迁徙,前往水草丰美的湖边产仔。

  余绍水:正好在6月份的时候,我们上来施工的时候,当时几百台机器几百号人,都在存马河那一带在大干。正在大干的时候, 到6月初,有几批藏领羊——可能有几百只,少的有几十只的,就在我们那个铁路的左侧,也就是靠东面吧,在那徘徊。开始看了大家都看得很高兴、很兴奋,都是觉得好玩;但是过了好几天,说这个藏羚羊老是在那不过马路,不过我们那个场地,就老是在那一块徘徊,怎么回事呢?最后青海省环保局的人和自然保护区的他们就提出来,藏羚羊就要过去,让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让藏羚羊通过就必须停工,而这时工期日益逼近,停工一天除了要承担上千万元的损失外,还意味着推迟工期,作为总指挥余绍水不得不慎重决定。

  余绍水:就这样,当时我就带着几个弟兄,那一块有几十公里,那一天就顺着那走。找一找看是不是能把藏羚羊给它领过去。就不走我这工地,从没施工的空隙让它过。就走了几天以后,确实还是不行。它就是有一种习惯了,让它一下改变的话,他改变不过来。最后看到好多人——特别是母藏羚羊比较多,有的话就在路上就下崽了。当时看了比较着急。有一天好象是6月几号,有一天我们就在走,走了将近有20多公里,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

  记者:走20多公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力上的支出?

  余绍水:我非常透支。最后就是说,要是没有一种信念或者很急的事情支撑的话,是走不下来的。所以走了以后当时可能是由于缺氧,缺氧以后可能造成这个脑水肿,就快到公路边的时候,当时一下就眼睛一模糊,什么都看不见了。

  经过检查,余绍水是由于着急和高原反应,引起脑供血不足,暂时性失明,六七个小时后余绍水的视力慢慢恢复了过来。第二天他下令停工七天,为藏羚羊让路。

  记者:施工起来热火朝天的工地,为了藏羚羊通过停下来了。停的那几天是什么样的景象?

  余绍水:停下来以后就很安静了。就那一块就非常的安静。藏羚羊白天有过的,晚上有过的,我们停了以后安排了很多观察员,带着照相机、摄像机观察藏羚羊在哪个地方过、什么时间过;最后我们还捡到了一个小藏羚羊,刚出生不久,我们职工准备了很多奶粉、奶嘴、奶瓶子,所以那几天我们的很热闹的,好多人去看去,特别是女同志看了很激动,有的女同志晚上就陪着藏羚羊晚上就不想走。

  为了保障藏羚羊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在五道梁至楚玛尔河一带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每到夏季大批藏羚羊从桥孔下穿过,继续保持着它们千年不变的迁徙路线。余绍水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面对生死的考验,在青藏高原施工其他职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轮岗休息,而作为总指挥,余绍水即使得了高原脑梗塞都没有从工地上下来。现在他所负责的标段已经提前完成任务,今年10月,青藏铁路铺轨到拉萨,明年下半年开始全线试运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