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大学及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合作的一项生物学研究发现,城市发展在比此前认为的低得多的水平下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
这项研究发现,实际上对于一个流域,少于2%的土地开发就能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丧失。这比环境政策制定者广泛引用的一项十年前的分析说的要低得多,该分析认为一个地区的公路或停车场等不透水固体表面占15%,或土地开发达20-30%后当地水系统中的生物才会受到影响。
“这些发现是惊人的,说明河流中水的质量在相对低的城市发展水平下就开始快速退化,这明显会影响河流中的生物体,”作者之一、贝勒大学生物学副教授Ryan King博士说。“可能更令人担忧的是河流中动物的减少说明化学污染的存在,这会通过地下水和下游饮用水供应危害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不太可能仅仅是因为水在不透水表面快速流走,更可能也因为化学污染。”
 Ryan King博士
研究人员把马里兰周边约2000条河流的样品与卫星图像及地面覆盖数据相比较来分析不透水表面比例如何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公路、停车场及建筑物等主要不透水表面阻止了水向土壤的渗透。
近年来的研究一致显示流域中不透水表面所占比例与下游水体健康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科学家一般认为10-20%这样相对低比例的不透水表面就会导致河流退化了。然而,King及其研究小组运用他们自己建立的一种新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称为临界指标分类分析,TITAN)发现在所研究地区,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城市发展水平要比这低得多。事实上,他们的分析显示约80%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发生在不透水表面占0.5-2%的城市发展阶段,而剩下的20%发生在2-25%阶段。
“这种新的统计分析方法比现在用的方法更精确,当我们把它应用到现实环境中时,我们发现物种受到威胁的生态‘临界点’要低得多,”King说。“这些发现在水管理策略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刊登在《生态学应用》网络版上。(babymouselover编译/环境生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