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生命、生活”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14:58: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五:人的位置及责任

  1、 人是什么:

  人的自然地位处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个种,但按体貌特征与地域,主要可大致分为蒙古利亚人(黄);尼格罗人(黑);欧罗巴人(白)。地球上,人类的近亲是黑猩猩。

  人是通过劳动,从类人猿进化而来,是自然的产物,是今天地球上的一个绝对优势种群,它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是,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这导致了人类特有的双重进化 :

  1)、生物进化

  2)、文化进化

  在生物进化上,近一万年来,人类,在亚种水平上的进化,几乎停滞不前,正如尼采所言:“他根本不是万物之冠,每种生物都与他并列在同等完美的阶段上。”(对地球的贡献?)

  而文化的进化则是超高速地进行着,并使人类逐渐成为地球上最有权威的有机体,尤其在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方面,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然改造者,人类正以无以伦比的速率,干涉着自然的进程,建造着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全然不顾及其他。人类的文明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自我抬高的历史:从人在自然下(顶礼膜拜),到人在自然上(人定胜天)。

  人,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早已超出衣食住行、生理需求。我们这几代人,一生中消耗的自然资源远比以往所有各代人消耗的总和还要多,今天,消费欲望的增长,更是比比人口增长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仅20世纪,世界人口数量增长4倍,世界经济产出平均增长了18倍。因此,当今地球不仅面临人口的压力,更有人的扩张能力和消费欲望不断加大的危险。

  人类,具有改造生物圈的能力,掌握了其他物种的生杀与夺大权,可是,如果利用不当,也有毁灭生物圈——生命共同体的可能,毁灭生物圈就是毁灭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命维持系统,就是自杀。“自然和世界的根本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

  2、 认识,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由于生态知识有限,错误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向自然开战(施法于自然),活动范围不断扩展,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自身数量成倍增长,不仅使许多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适宜环境,同时,由于污染了自己的生境,空气、饮水、食物……作为生物圈一员的人类,在损害其他物种的同时,就危及到了自己。

  人虽然高度进化,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但他毕竟脱离不了动物本能,任何生命体都既有生物本能,但又要受环境机制制约,其自身的再生产,也必须受生物学规律的约束。

  因而,居临于自然之上,为所欲为地改造自然是行不通的,面对天空与河流的污浊,面对绿色与土地的凋敝,现在,人类当务之急的不应是带着发财治富的幻想奔向未来,而是本着“以简为美”的消费观念,理智地选择现在,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地球属于人”的误区,回到“人属于地球”这一正确观点上来。

  3、 责任:

  现在,自然界的一切之所以变得危机四伏,灾患频仍,是因为制造这些自然生命的模具——生态环境,正遭毁坏,维持人类生存的生物圈,正处于一个十分脆弱的平衡中。

  鉴于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主人”、“高级动物”,我们说“解铃还需系铃人”,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生态系统的调控,首先是人类行为的调控。“人类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我”(甘地)。

  就人的能力而言,足以毁灭地球,演出一幕生命史上的悲剧,也可以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将生态系统引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人类只有解放全世界生灵,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求达到万物协同进化,持续发展,共生共存,天人合一的境界。目前,人类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自然历史时期!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可她并不唯一属于人类,但愿她不要因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变成一条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她只应是一条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渡的诺亚方舟。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