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研究认为种植根系比现在常见作物根系还要深1米的作物可以大大降低大气CO2水平,对环境大有裨益。(图片来源:iStockphoto/Orlando Rosu)
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称,种植根系分布比现在常见植物深1米的植物可以大大降低大气中的CO2水平,对环境大有裨益。
Douglas Kell教授在发表于《植物学年报》的文章中说,种植深根植物可以从大气中捕获更多的碳,在大幅度降低碳水平的同时,作物也更具抗旱品质。
虽然科学家对于现在封存在自然环境土壤、作物及草中的碳量有所了解,但是Kell教授的分析首次说明了种植具增强碳封存根特性的新型植物的环境益处。
Kell教授既是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分析科学教授又是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首席执行官,他发明的碳计算器可以显示深根植物的潜在益处。
根据作物分解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器的计算表明:保持现在的种植面积不变,如果作物的根能再向下多生长1米的话,它们从环境中捕获的碳量将加倍。这可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武器。
种植根系发达的深根植物在获取可持续的作物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保碳保水保肥能力。
Kell教授认为,在粮食产量需要可持续地大幅度提高、运输燃料及有机化学物质将需要来自现代(而不是化石)光合作用的环境下,农业实践需要大范围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在地质年代曾因为深根树木及开花植物的出现而发生过大气中的CO2大幅减少的情况。
很多栽培的农作物其根系分布在地下1米左右,Kell教授认为如果能达2米将大大降低大气中的CO2水平。
对深根的碳封存益处表示怀疑的现有研究通常只对1米左右深度范围内的土壤进行测定,而Kell提倡的根深是该深度的2倍多。
他说:“根的寿命以及它们在地下分泌及封存的碳,还有表面上从1米到2米根生物量的翻倍才是关键的问题。”
“现在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深根植物的适当繁殖可能得到的益处。这样的植物有很多,只是还没能得到繁育用于农业。”
“除了简单的碳封存(可能是常见一年生粮食作物的2倍),这些植物能长期高效吸收和保留养分和水分,因此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洪涝及其它挑战。”
“尽管这些作物的产量要达到现有粮食作物的产量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它们的繁育与种植看起来是一条非常有希望的可持续农业之路。(babymouselover编译/环境生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