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19:14:18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一、 中国野生动物生境

  (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在大陆约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纵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五个自然地带;地势地形西高东低,地貌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占60%,海岸线长达18400公里。由于东西横向山脉的阻挡很多地区在更新世后期未遭到冰川覆盖,保留了大量的特有物种,包括很多在世界其它地区早已经灭绝的始于第三纪以前的孑遗物种。

  中国野生动物以秦岭—淮河及横断山区为界,按动物地理可分成北部的古北界种类和南部的东洋界种类,陆生动物的生境包括森林、灌丛、草丛、草甸、沼泽、草原、稀树草原、荒漠、冻原等。湿地类型多样,达6000多万公顷,为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提供重要的繁殖、栖息、中转和越冬地。

  (一) 丰富多彩的珍禽异兽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古代生物进化和分布的中心,全国范围内有脊椎动物5200多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2300多种,占世界的10%,包括500多种兽类(全世界约4200种)、鸟类1300多种(全世界约9000多种);爬行类390种(全世界约6300种);两栖类280种(世界约4000种);鱼类2840种(全世界约21400种);中国无脊椎动物在100万种以上,许多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暨豚、白唇鹿、金毛羚牛、黄腹角雉、藏羚羊、褐马鸡、红腹锦鸡、黑颈鹤、大鲵、扬子鳄、瑶山鳄蜥等上百个物种为中国特有,仅北京地区就有兽类46种鸟类340种,其中天鹅、大鸨、秃鹫、金雕、褐马鸡、,各种鹰隼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金钱豹、麋鹿、猕猴等为国家重点保护兽类。全球有166种雁鸭类,中国就有47种,全球有15种鹤类,中国就有8种,全球有280种雉类,中国就有60种……这些与人类协同进化、延续至今的芸芸众生都是大自然和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毁灭的权力。

  (一) 百家争鸣的护生文化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中国自古就有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普渡众生、网开一面)与利用(茹毛饮血、拘兽为畜)的传统和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可以说是因为有动物才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才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把龙作为自己崇拜的图腾,龙是各种动物的集合体,“龙”现象折射出古代先人敬畏动物的自然观。中国无人不有十二属相,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的剑,千古流行而不衰。乃为情系钟灵、崇拜动物之遗风。今天,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热爱动物或奉动物为神的传统,如版纳的傣族人敬奉大象,铁布藏族爱护花鹿,蒙古族人酷爱天鹅、雄赢;海南黎族爱护长臂猿,拉古族以野牛为祖先等等,中国古代思想如佛、儒、道家及传统宗教更是充满了尊重生命、从善护生的思想和智慧。

  二、生态失衡,生灵涂炭

  (一) 生态环境濒于失衡

  众所周知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中国每年因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是6000亿元,相当于60个唐山大地震。地球环境恶化已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之外的最大危险,因而,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将这种生态恶化比喻为没有枪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与野生动物共有一个天地,可谓命运相系,同舟共济,动物的生态状况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目前,中国野生动物的生境面临三个威胁:生境退化、生境丧失、生境断裂。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经从5000年前的35%下降为现在的16%。全国荒漠化土地39.3亿亩,占陆地面积的27.3%,影响着4亿人的生存,每年造成损失541亿元,而且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西南石漠化每年扩大2500平方公里;中国草原的1/4因过度放牧和滥采而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中国的湿地有71%遭受人类威胁和破坏;如红树林已经从70年代的6.7万公顷下降到90年代的1.5万公顷。

  中国每年有15亿立方米的生活用水和45亿立方米的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中国自80年代出现酸雨,已迅速跻身于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的行列。酸雨覆盖率占国土面积30%;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增长,交通的延伸,在江河建堤筑坝使许多的水生生物失去正常的栖息、洄游条件,并导致疫病发生,全国每年使用杀虫剂、除草剂150万吨,剧毒农药对生态食物链造成持久的毒害和灾难性的断裂。

  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一跃升为13亿,人满为患、欲壑难填,鲸吞蚕食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 野生动物全面受危

  在CITES(濒危野生动物国际公约)中引出的640种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名单中,中国占156种,占总数的1/4。

  中国受危野生动物中,兽类有133种,鸟类183种,爬行类96种,两栖类有29种;鱼类92种。

  过度利用与开发的现象触目惊心:全国每年出口野鸟约200万,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每年被盗猎的约两万只;中国人每年吃掉的蛇不下6000吨;1000多只熊被囚于200个以活熊取胆为目的的饲养场中(2000年已遭禁止)。海南长臂猿仅一个世纪就从2万只下降到屈指可数的十几只;已进化2000多万年的长江特有的鲸类白暨豚,数量不足20头。中国是世界上虎种最丰富的国家,1900年至少有虎数万只,现全部加起来不足百只……吃野味进补的陋习、使人类的嘴成了芸芸众生的坟。

  三、保护区发展及栖息地状况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法律形式规定地就地保护措施。作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的出现,首推美国1872年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中国从1956年初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目前,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551处,占国土(陆地)面积14%,居世界前列。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其中江泽民题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8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3.31%,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0年底,全国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有289处,总面积4945万公顷;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33处,总面积181.77万公顷;还有各类保护小区50319个,总面积135.58万公顷。

  目前,已有19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有7处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他们是:扎龙、向海、东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鸟岛、东寨港和米埔;有三处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他们是:张家界、九寨沟和黄龙。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物种维持生态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目前,中国70%陆地生态系统、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大多数是在保护区中得到较好的保护。

(二)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

年代

数量(个)

面积(K㎡)

占国土面积(%)

1956

1

11.33

 

1965

18

6488.74

0.07

1978

34

12650.00

0.13

1982

119

40819.35

0.40

1985

333

193300.00

2.10

1987

481

237000.00

2.47

1987

573

270630.17

2.82

1991

708

560666.50

5.54

1993

763

661791.28

6.89

1995

799

719067.00

7.49

1997

926

769790.00

8.02

1999

1146

881524.00

8.80

2000

1276

1230000.00

12.44

  1.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多的十个国家 K㎡

国家(地区)

国土面积

保护区面积

位次

美国

9372614

1988444

1

中国

9597000

1230000

2

澳大利亚

7682300

1045686

3

格陵兰(丹)

2175600

982500

4

加拿大

9922385

953103

5

沙特

2400900

825620

6

委内瑞拉

912054

560404

7

巴西

8511965

526717

8

俄罗斯

17075400

516688

9

印尼

1919445

345118

10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