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直布罗陀回归的见证者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19:21:37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从世界地图上找到地中海,你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在扼守通往大西洋的战略要地上有个直布罗陀,这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南端的海港城市,图上却赫然标注为英占。

  这是18世纪初叶发生的事情。有趣的是,与英国占领军前后脚登上直布罗陀岩岸的还有一种我们的灵长类亲戚:叟猴。虽然这是一种人为引入的猴子,却能令欧洲人自豪一番。他们说,整个北美、整个澳洲、整个两极没有一只猴子分布,而我们欧洲就有一种“叟猴”。其实它只是一种短尾猕猴,是惟一一种“冲出”亚洲的猕猴,因为除此之外,所有的猕猴均产亚洲。尽管从化石历史看,欧洲曾有过猕猴分布,但是已湮没于自然进化的长河之中了。

  野生叟猴的自然分布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是非洲撒哈拉以北的惟一一种猿猴,也是非洲大陆上惟一的一种猕猴。300年前,被人引入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并一直在一种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中生活。

  据说,在1779—1783年的战争中,叟猴曾恰如其分地向驻守英军发出有西班牙人将要进攻的警报。英国人有备而战,稳操胜券,以后便对叟猴的存在十分看重,甚至迷信地将其视为英国人在此盘踞的象征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近亲结婚”、叟猴数量一度锐减,最少时仅剩7只。1942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布命令:“务必保障、改善叟猴在直布罗陀的生存状况。”为此,英军特从北非招募了几位有生力量,以新鲜血液补充到猴群中。不久,这里的叟猴便恢复了生机,二战结束时数量已上升到20只。

  据悉,直布罗陀的猴子一度是由驻守的皇家炮兵在当地一个非政府组织协助下进行管理、养护的,生老病死一一郑重记录在案,以便随时接受上司直至议院的过问,并享有年度拨付的款项。看来,直布罗陀的叟猴们是生而逢时,多年来一直以大英帝国命运的预兆者的特别身份生活在这里。

  可笑的是,英国这个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老牌殖民者已成明日黄花,近年来将所占之地一一交还主权国家。1991年3月18日,便结束了在直布罗陀近300年的统治,直布罗陀同中国的香港一样,实现了回归。

  当驻守英军列队、敬礼、降旗……将直布罗陀的防务交还西班牙军队时,这里的叟猴们依然如故、乐不思蜀地厮守在海岸岩石上,看日出日落、人来人往、听拍岸惊涛,迎接着一批批因这个传奇故事,因这里的旖旎风光慕名涌来、度假、看猴的各种肤色的观光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