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州市长湴小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州市长湴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0:50: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环境教育的持续发展

    长湴小学位于天河区城乡结合部--长湴村内,学校现有教学班十二个,学生632人,教师38人,小学高级教师19人占50%,本科学历的教师11人占32%。周边有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省土壤所、化学所等十余个院校。学校占地32亩,绿化面积达到70%。校园内种植的500多种常见植物及90多种珍稀植物郁郁葱葱,十几种小动物活泼可爱,是一所绿树成荫,四季花开不绝,环境优美,物种丰富,环境教育资源随处可见,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充满绿色氛围的省级绿色学校。

    我校自1990年起已着力抓校园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我校按"大面积绿化,体现在生物多样性,以植物为主要景观"的思路,以"校园绿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行为训练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园景营造与栽培实验相结合"为原则,建成了有科学性、教育性和富有特色的校园。学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在实施减负措施以后,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各项环境教育活动中:如环境科学探索活动、社区环境调查活动、环境监测活动等。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使师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培养了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养成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人格,从而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环境取得可喜的成绩: 1995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1996年获"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天河区爱国卫生模范单位",1997年获首批"广州市绿色学校"称号,1999年获首批"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2000年获得"无吸烟单位"(一九八九年起已是无吸烟学校)称号。学生的实验论文《陆地棉在广州的试植》获省"生物百项竞赛"一等奖,《我校珍稀濒危植物的观察初报》获广州市"第四届科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学生的环境教育成果《长湴小学植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对策》,获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索活动评比"二等奖,省一等奖,市一等奖,《香口糖胶基对环境污染的调查》获省"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评比"二等奖,市一等奖。师生的数篇环境教育论文《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环境教育的持续了展》等分别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由学生主办的《环境小报》也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校获首批"广东省绿色学校"的称号后,我们并没有在此殊荣前停步。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它的基础。我们要保持环境教育的持续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绿色学校。

    一、领导重视,设立机构,培训师资,提高水平

    为了加强领导,学校在1996年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学科老师组成的校内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职责分工,完善了各个项目的管理,制定了"创绿色环境,树环保意识,学环境知识,施环保行动,育环保新人"的宗旨。学校还成立了由周边单位如: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校外环境教育指导小组,指导学校实施环境教育。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对领导和老师的环境教育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1)校内定期的专题培训:每月一次请有关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培训或学校自行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理论素质;(2)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培训班和出外参观: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区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和参观学习。从校长到老师都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到别的环境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了领导和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

    二、设立课程,学科渗透,掌握知识,培养意识

    学校十分重视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校自1997年起征得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环境》这一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环境知识的教学。每学期每班有20节短课(25分钟/节)。对学生进行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减少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系统的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种资源遭破坏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形成使他们从小树立改造环境的志向。

    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溶合在各学科中的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环境道德和情感。我校为使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了以下几点:1、抓住渗透切入点。教师们在自己所任科目的教材中寻找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自然适度的进行渗透。《自然》教材中所讲授的空气污染,节约用水,水域污染,食物链,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其环境教育的指向一目了然。其他学科例如小学语文中《鸟的天堂》、《可爱的草塘》、《趵突泉》等课文都能有机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保知识。如上《趵突泉》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说旅游所见与课文描写有矛盾,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分析"趵突"变枯泉,这个景观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恢复景观。虽然只是三言两语,既为学生解疑,又有机地渗透了环境教育。2、提高学科渗透效果。学校通过对教师就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进行检查、查阅备课、听课评课等途径,确保"渗透"这一环节不走过场。在我校,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教师每学期自选四篇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设计参加学校评优活动。

    另外,学校规定每学期用4节(40分钟/节)班队活动课,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班队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积极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法规宣传,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近年,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已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工作重点。

    三、课外拓展、丰富实践;社区互动、形成网络。

    为了巩固校内环境教育成效,我校积极开展课外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使环境教育的成效能在课外进行拓展。我校的环境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学生参与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下列几类活动:1、我校结合国际、国家的环境教育传统日,编列出一个全年的环境教育活动序列。根据国家每年环境教育的重点确定学校的环境教育的活动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植树节我们开展了"我为校园添绿衣"捐花献草活动等;4月份开展了"鸟类知识知多少"活动;5月份"我所知道的校园植物"使学生了解认识校园植物的种类等,由学校"绿色小卫士"去社区进行《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更是把环境教育活动推向高潮;随着6月份世界环境日的到来,我们邀请环保专家来校给学生做报告,并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如社区清洁、社区宣传等推进社区环境活动的开展;7月份,暑假到了,我们会照例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夏令营"等等。每个月份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系列化和科学化的体系。2、开展多种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探索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和环境教育共建单位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环境科学实验,开展了"陆地棉在南方的种植"、"长湴小学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蔬菜的农药残存量的监测" 、"认识土壤"、 等方面的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以上活动,我们都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为环境即为人类自己出一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科学探索精神,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技能和形成了进行环境科学小实验的能力。3、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对社区的环境行为进行积极的监督。学生的社区环保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1)进行社区环境素质调查、考察活动:学生们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深入调查,并写成书面调查材料,从实地实景中体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还组织学生考察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通过指导学生对水体表面的颜色、气味、漂浮物以及水域周围等情况的调查,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等,从而诱发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2)参与社区环境问题的解决,我们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学生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想方设法寻找环境问题解决的对策。如我们组织学生对校内外生活垃圾进行调查,在活动中,让学生对垃圾的种类、来源、气味等进行判断分析,指出这些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的危害,向社区提出对这些垃圾的处理意见。(3)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全校学生参与社区的清洁,让他们提着箩筐,拿着扫把清洁街道,。多年来,我们的"绿色小卫士"已经成为社区环境活动的一支生力军,学生参与人数逐次增加,学生们都把能够参加环境活动当作无比光荣的事情。据初步统计,学生参与率达到100%。4、组织学生进行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活动,如设置垃圾分类箱和废纸回收箱,让学生回收旧报纸、塑料瓶、铝质罐;学校公共场所的垃圾均分三类进行回收,每个班级都分有两个垃圾桶,其中一个用来装可回收的垃圾,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在垃圾桶的上方张贴如"垃圾混放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等环保标语。另外,学校还建成垃圾分类池,引导学生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5、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境考察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把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组成"暑期绿色夏令营",由学校出资,教师带队,出外考察鼎湖山、莲花山、白云山等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陶冶情操,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创绿色环境,建环保生态校园,为环境教育提供教育与实践基地。

    自1990年起,有计划地开发和整治校园自然环境。如今,校园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不含天台花园和垂直绿化的面积)绿化面积占学校用地的70%。分为竹园、荔园、棕榈园、树木园、观赏区(动物、植物)、珍稀名木园和实验园地。据不完全统计种植于土地上的大小树木和花卉500多种,分属115多个科,另有草本和盆栽植物,不计其数。现有珍稀保护植物近150多种。我们正开辟一个500平方米的种植园和1200平方米的天台花园,营造一条500M长的"珍稀名木廊"。力求使校园生态效应的温度、湿度、尘粒度、负离子浓度达到优良水平。"花园、学园、乐园"三合一体、优美恬静的校园,为孩子提供了读书学习的好环境。美丽的景色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物种丰富的生态园区成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活动基地。

    学校积极配置节约资源的有关设备如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和学校污水处理系统,例如水循环再利用,设水塘、地下污水池集雨水和三级化粪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渗管解决水泥地面的树木灌溉,加上电泵也可网盖全校地面花圃,用以施肥。学校还拨出专款,改造学校的厨房设备和烟囱,在厨房配置了消毒碗柜、远红外线照射灯、灭蚊蝇灯,使校内污染源的得到控制,从而使学校生态环境体现环境教育和科学实验紧密地结合。环境教育口号、标语、宣传橱窗和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

    五、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得到提高,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师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人懂得分类投放垃圾、节电、节水、节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爱护动植物,减少噪音污染,各各都做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师生已初步养成环境保护行为规范:在学校基建过程中利用装饰石板的边角料铺设近4000平方米的校内操场和挡土墙,设计了学校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为学校节约了大部分的植物灌溉用水。四年(2)班学生王乐看到楼道走廊的灯没熄,自觉地把它熄灭,节能意识强。三年(1)班同学黄煦雯平时很注意节省纸张,把每一张纸用到不能用为止。诸如此类的环境保护行为例子在我校举不胜举。

    学校通过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师生们通过大量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形成了环境保护的道德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师生和谐的人格,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每当客人来校参观,我们的"环保小卫士"总是主动向客人介绍学校的环境教育基地,他们丰富的环境知识和生动的介绍给客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卫士的导游解说和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水平高。

    六、学校的环境教育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并对社区的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教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在学校学生的带动下,家长们也日益关注起环境来,并涌现出一些环保好家长,家长们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子女进行环境保护。如四年(1)班许德平家长在女儿的影响下,购买物品时,经常挑一些有环保标志的商品;如五年级李力的家长在亲戚朋友中积极动员大家不吃野生动物,并积极放养野生动物。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校的家长中屡见不鲜。家庭中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子女影响家长,家长带动子女积极发挥它在环境教育中的良好作用。

    办好一个学校,促进一个社区。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时积累的经验,在省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有上千人次如香港、东莞、深圳、广州市各区的学校前来我校交流取经。香港"中华基金会"的负责人参观完学校后说道"在香港没有一所学校比得上长湴小学。"我们还向兄弟学校传授经验,进行交流。1999年12月7日天河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的"小学环境教育现场会"取得很大成功,我校提供的一节"环境课"受到与会者的肯定和赞许。学校所在地长湴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原有的环境意识较差,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村民的环境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长湴村还被评为"全国绿化千家村",村民们说,这与学校在社区的宣传、活动、影响分不开。

    由于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成绩卓著,《广州日报》《新快报》《羊城晚报》等都曾给予报道。上级环保、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湴小学的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果和经验给予积极的肯定。

    我们知道,环境教育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长湴小学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环境教育活动,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