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中学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1:00: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精心编织绿色立体网络 着力培养师生环保意识 儋州市那大中学位于海南省西部重镇那大,是闻名遐迩的琼西名校。现有教学班42个, 在校学生2800人,教职员工208人。校园面积99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114.5平方米。校 园种植各种果树 563株,乔木1180株,各种景树及花卉11118株,草坪面积达18069平方米,校 园绿化覆盖面积67932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68%,可绿化的地方已全部绿化,生均绿化面 积达21.6平方米。当你走进那中校园,漫步其中,就会看到高大的乔木,中高的果树、热带风 光景树及低矮的花草,形成一幅立体交叉、错落有致的绿色立体网络;当你徜徉于校园的林荫小道,你就会仿佛置身于一个具有热带风光的园林之中,令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是近年 来,那中人对自己的校园精心雕塑所取得的效果。它得到了多项的荣誉: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海南省环境优美十佳学校"、"海南省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海南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儋州市园林式单位"、"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达标单位"。成绩的取得,与我校历届领导重视环境建设分不开。那大中学创办于1948年秋,历届领导都深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因而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现存的有几十年树龄的高大乔木足可以证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那中人更加注重环境的建设及保护。 进入七十年代中期,我校的特级教师詹宗程就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面积达7亩的地方,建立生 物园,使我校的教学、科研、绿化美化有了基地,我校的绿化建设、环保教育也逐步走上正轨。他写的多篇论文获得好评;他创办的生物园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亲临考察和赞赏 ;中央电视台也到该园拍摄纪录片,并向全国播映。近年来,那中的领导更是把创建绿色学校 放到重要位置,提到校领导的议事日程。不仅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且加大投入,完善各项设施,使学校的环境设施日臻完善,还通过多种途径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师生的环境意识得到增强,并结出了累累硕果,现分述如下: 一、加强领导 立章建制 加大宣传力度 为加强对环保教育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管线副校长为副组长;总务处、体卫处主任、团委书记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组长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领导成员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依据"绿色学校"的标准,制定一系列的活动计划,并层层抓落实,具体做法是:校长统一规划,管线副校长具体抓落实,总务处和相关教研组写出分别属于自己分管的计划方案,并抓落实,写出总结。 为了做到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层层负责,事事有人管。我校制定了《那大中学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办法》、《那大中学学生食堂管理条例》、《那大中学卫生工作制度》、《那大中学宿舍管理制度》、《那大中学班级管理考评办法》等文件,在《那大中学环境教育实施办法》中,把理、生、化、地四个科组分别纳入环境教育行列,要求四个科组要有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有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总结。 为了总结经验,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我校在图书馆设立环境教育资料档案专柜。在环境教育资料档案专柜里,妥善保存着学校环保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的一系列环境教育文件、计划和总结,各科组教师、学生发表的有关环保论文,以及海南电视台"中国有个海南岛"栏目在我校实地拍摄以"环保"为主题的"海南有个那大中学"录像资料等。 为了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我校设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开展专栏宣传,并且每期都有专题;图书馆阅览室开设环保书报处,供师生阅读;在校内制作了长期性固定性的环境教育标语口号,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你的情操"等;生物及地理组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中都开展大型宣传活动二次,校团委及学生会,定期开展环境教育论文、漫画、手抄报评奖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规范了师生的环保行为,并将它作为对入学新生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二、加大投入 人人参与 努力营造一所赏心悦目的花园式学校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花园式学校,学校多次请"两院"园林系的专家到校搞规划设计,经多次反复论证,绘出学校绿化整体规划图。根据我校实际,把前面划为绿化区,中间为教学区,后段为运动区,两旁分别为教师和学生生活区,做到了四区分明,布局合理,互不干扰。并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树木或花草点缀校园。学校遵循"立足长远规划,注重近期安排,落实眼前任务"原则,根据本校的财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规划好的蓝图发展。 1、加强生物园、地理园建设,美化、绿化校园,为教学、科研服务 我校生物园面积为7亩,分为南北两园,南园主要为生物教学、科研基地,园内划分为8个植物分类区,设有绿色课堂、温室和小动物样本观赏室,生物课教学活动有1/2的内容在这园内进行。北园主要为学生劳技、教研实践活动以及为学校绿化、美化校园培育种苗。生物兴趣小组和部分班级每天都在这里开展活动,学习栽花种草植树的实践知识。目前,生物园内从低级植物到高级植物一应俱全,为了丰富生物园物种,我校生物教研组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本市最高峰沙帽岭进行生态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这项活动既增加了生物园的植物品种,又增加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地理园基本设施完善,设有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中国地貌图"、"海南地貌图"等实物模型,以及各类地图和气象观测仪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组织活动,在实践中规范师生环保行为我校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参与整治校园环境劳动,使师生逐步规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具体做法是:把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卫生区,分配到各个班承包,插上牌子注明"责任人",承包班级负责该卫生区内的花草种植及保护,负责该区的卫生,学校实行"天天扫",要求各班级每天打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学生会组织学生检查评比;教室卫生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厕所有专人每天清洁。此外,我校还建立干部教职工劳动制度,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干部教职工劳动时间,主要任务是栽花种草植树,绿化美化校园;为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校经常组织党团员利用休息时间在校内劳动,美化校园。同时,学校建立一支由7人组成的校内绿化专业队伍,另外还组织一个绿色保护志愿者协会,在校内,由一位生物教师领导,负责校园内花草树木浇水、修剪、种植、保护等工作;在校外参加全市环保行动。使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中形成了层层负责,事事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因而在实践中规范了师生环保行为,使校园得到处处净化、绿化、美化。 3、完善各项设施,控制各种污染源近年来,我校为了控制自身产生的污染源,投入180多万元,改造了1间厕所,主要是增加蹲位与相应的卫生设施,同时,新建高标准厕所2间,不仅满足学生方便的需要,而且从外观到内部设施均属全市一流,达到了上级有关要求的标准;为了搞好饭堂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我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取有关院校学生饭堂的优点,新建了一间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二层楼学生饭堂,不仅改善了学生生活条件,又达到卫生规定标准;在垃圾管理方面,我校已建成4间垃圾贮藏屋,做到了垃圾不露天,在校道旁设置了果皮箱,购买了垃圾专车,并成立卫生处理专业队伍,每天有专人专车负责及时把生活垃圾运走,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同时,为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实施控(香)烟活动,争创全国无烟学校。另外,我校饭堂烟囱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沟渠全部加盖,下水道无淤积,校内无噪音,生活用水一律饮用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用水。故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通过多种途径教育 提高师生环保工作的实践能力 为了使我校环保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请热作两院、市环保局、科技局有关专家定期到校对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教师进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指导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在这方面,我校主要做法是: 1、建立环境教育与实践相统一的基地我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建立了5个环境教育实践基地:(1)海南生态第一村美万新村生态基地;(2)海南松涛库区环保基地;(3)儋州市富克镇芒果基地;(4)儋州市烈士陵园传统教育基地;(5)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儋州炮兵团学军基地。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去接受环保教育,开展环保专题调查,写调查报告,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师生环保工作的实践能力。 2、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课外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我校在理、化、生、地四科教学中,始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以环保专题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我校理、化、生、地教研组均有组织科研小组,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如:化学组在课堂教学理论之后,组织学生到海南国营西联农场橡胶厂进行了污水处理考察,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较有见地的调查报告。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大奖赛一等奖。地理组组织学生到"海南第一村--美万新村"进行环保生态考察,写出有关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生物组组织学生到鹿母湾、沙帽岭进行生态考察和自制动植物标本。由于我校把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省科协今年5月份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大奖赛中,我校选送参赛作品21件,获奖16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9件。 四、环保教育硕果累累 浓厚的校内外教育氛围,不仅深化了师生的环保意识,规范了师生的环保行为,而且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我校在环保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请有关专家教授到校对师生进行培训,并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师生在重大节日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在校内利用漫画、广播、专栏、报刊等对师生进行教育,渗透到理、化、生、地的各科教学,同时还建立固定的环保基地,因而能使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深化;在日常活动中规范师生的环保行为。我校通过控烟活动,清洁区活动,到野外考察生态活动,绿色保护志愿者协会活动,到实践基地开展调查活动等,使学生能够自觉做到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乱倒垃圾,不捕杀和吃野生保护动物,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能够做到自觉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敢于同污染环境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我校师生在应用环保理论指导实践中写出的论文也获得多项成果:(1)我校学生吴兴浩在教师羊必雄的指导下,写出的《西联安联胶厂废水治理调查报告》,获省级一等奖;(2)学生李国皇在教师廖作友指导下,写出的《谈季风台风》,获省级二等奖;(3)学生汤丽玲在教师廖作友指导下,写出的《海南生态农业第一村--美万新村》,荣获省级三等奖。同时,我校也获得多项集体荣誉。那中人决心继续对校园环境精雕细琢,深化师生环保意识,规范师生环保行为,为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