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潘根兴——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1 14:42:15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潘根兴

1958年10月26日生,浙江浦江人.农学博士(1988.3.南京农业大学)。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学术活动领域:土壤与地球表层环境过程。学术职务与荣誉 1 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土壤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部批)所长(2001-)。 2 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召集人(2003-); 3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五届委员(2004-); 4 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环境演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5全球土壤环境恢复网络亚太地区中心成员; 6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7 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江苏省、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项目“江苏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8《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环境》编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岩溶》编委,《地球与环境》编委 9 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经完成或正在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中国主要水稻土有机碳的固定机制、稳定性与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2003-2006,140万元); 2. 土岩界面硒的交换、迁移及其生物有效性机理与调控(科技部“973”项目专题G1999011808-3,2000-2004,32.6万元); 3. 西南岩溶地区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喀斯特发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专项研究计划项目, 2003~2005,36万元) 4. 土壤升温对水稻土移动性碳的影响及其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 2004,29.0万元); 5. 植物对土壤硒吸收的基因差异及其利用(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2000~2003, 6.0万元); 6. 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动态特征及其量化模式(教育部重点项目, 2002~2003,11.0万元); 7. 岩溶景观中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生态指示(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2003 -2005, 8.0万元)。 8 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地球化学调查》中“重金属土壤-植物迁移与食物安全及富硒植物开发前景”子专题(2004.1-2005.12,50万)

 

  主要学术论著

· Bioavailability of Cd in a soil–rice system in China: soil type versus genotype effects

· 老化对芘在两种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Top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China and its loss by cultivation

·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in China’s paddy soils

· Organic Carbon Stratification in Profil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Micro- Aggregate Size Fractions of Three China Paddy Soils

·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selenite and selenate by soybean seedlings of two genotypes

· 表层岩溶系统中土- 气- 水界面碳流通的短尺度效应———以贵州茂兰国家喀斯特森林公园的秋季日动态监测为例

·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蚯蚓多样性及其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 低施磷水平下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磷迁移性的影响

· 近20 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