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朗“保护神” |
作者:同拥军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2 9:43: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我国野生大熊猫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而且风景秀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甚至认为,这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方。近日,本报记者来到这里,与这里的护林员一起巡山,聆听他们的故事。虽然没亲眼目睹到大熊猫的芳容,但是明白这里之所以能让人神往,是因为这里有一批不计个人得失,将青春甚至一生奉献在这里的一批护林员,他们是这片“净土”的“保护神”。 巧遇动物“专家” 原是一名月薪450元的护林员 12月12日,记者搭乘在平武县城办事的王朗自然保护区的一辆生活车前往王朗。在车上,记者让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赵联军介绍一名采访对象,这位副局长不假思索地指了指坐在他身边的一名男子:“你就采访他吧,他刚刚被林业部、四川省林业厅抽调去搞动植物普查,昨晚刚刚回来。你别看他是我们单位的一位临聘人员,每月工资只有450元,他可是在圈内小有名气的"两爬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专家,这些年林业部、林业厅的普查工作都少不了他……” 赵副局长在介绍的时候,记者发现那名男子脸已经彤红,手里不停地摆弄着手机,并反复播放着几年前的流行音乐。他告诉记者,他叫梁春平,在王朗已经工作了14年。 赵副局长说,王朗一共有工作人员23人,其中9人是梁春平这样的临聘的护林员,但是由于这里偏僻,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工作,这批护林员承担的不仅仅是护林工作,还要协助“正编”的科研工作者一起进行动植物的研究,他们的家人都在平武县城或者外地打工,要一个月才能见一次,但是他们通过自学,都成为动植物某一领域的专家、能手。这次全国野生动物普查,梁春平还负责动物的DNA提取和分析,并圆满完成任务。 无论春夏秋冬 每年要在原始森林巡山2000公里 大约中午12时,在外普查了40多天的梁春平回到保护区,匆匆吃过午饭,就换上登山鞋、迷彩服,背着各种仪表、记录本开始出发了。记者跟着梁春平体验他们的登山生活。走了大约1公里左右,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到处是厚厚的积雪,没有积雪的地方则结有冰,稍不注意就要掉下悬崖。记者只能手脚并用,艰难地行走,不到半小时已经是大汗淋漓。而梁春平一边在前面探路,不停地提示什么地方是水坑,还一边作各种记录。 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梁春平停下脚步,他说再往前走记者根本没法前进,即便是他和其他同事去,当天晚上也赶不回营地。他告诉记者,这条寻山路他们才走了三分之一,而且是保护区内20多条寻山路最好走的一条路。记者望了望他所指的路,原来前面是一片原始森林,不时有一股股烟雾从里面冒出。可休息不到两分钟,身上的汗珠开始结冰,寒意直浸心窝,记者站在那里不停打寒战。 梁春平说,王朗一共规划了20多条巡山线路,其中16条固定线路,这些线路每个月至少要走三次,平均下来,每个人一个月要巡山20次。在夏天,不论是下雨还是天晴,出门不到一公里路,身上连内衣都要打湿,基本上一天时间都是穿湿衣服。而在冬天,到处是积雪覆盖,很多路段结有厚厚的一层冰,稍不注意就掉下悬崖。每人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里的山路。对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地带,而且是在原始森林里,这样的一段路相当于平地10000公里。每年冬天,每次巡山先是一身汗,一停下来汗水就要结冰,每个人都要遭遇冰火两重天,很多人都患有关节炎。巡山最危险的是遇到野兽,2006年秋,他的两名同事遭到羚羊袭击,2007年夏天,一名同事还被偷猎者安装的套子套住,倒挂在树上,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才将他救了下来。 保护这片“净土” 护林员与王朗融为一体 赵联军副局长告诉记者,这里的护林员为了维护这片净土,他们在巡山的同时,还联系四川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为这里的老百姓寻找致富的道路。近5年时间,梁春平就在四川林业大学为当地老百姓引进3000多株花椒树和优良品种的蜜蜂。现在当地很多百姓在花椒、养殖蜜蜂等方面有了收入,进山偷猎、挖药材的人明显减少。 工资低,工作苦,可梁春平和他的同事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呢?梁春平说他们已经和王朗融为一体,虽然他们也向往外面的高薪生活,但是现在这里的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一个人离开,保护区某项工作就有一个缺口,他们愿意为后代守住这片“净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