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12:23: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像春雨润物那样,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和重庆市首批绿色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她以其办学的示范性强、教师综合素质高、教育科研实力雄厚、教育管理严谨有序、育人环境优越、教学质量一流而声名远播。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综合实验区)。学校背靠长江流域著名的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环境——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面临养育北碚人民的母亲河——长江的一级支流嘉陵江,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敏锐的“附中人”始终把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神圣职责。我们深信:“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一、我校一贯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的议事日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就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征文和环境知识电视大奖赛,并取得优异成绩。90年代以来,系列有序的环境教育,使全校师生员工环保意识得到强化,环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把环境教育定位为附中的特色教育,列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学校重视优化育人的硬环境,加大投入,利用北碚区城乡建委、西南师大绿化科的技术优势,对校园环境的美化进行了整体规划,同时学校更重视优化育人软环境,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并亲自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生活、学习质量的更高层次要求,使环境教育成为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的教育力量。 学校环境教育机构健全,设立有以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有团委会、学生会领导下的“西南师大附中绿色志愿者协会”。学校环境领导小组制定教育计划,策划和组织师生开展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主要领导还率先垂范,参加重庆市环保教育培训,参加学校组织的街头宣传活动,并和师生一道参与校内外的护绿活动。 二、长期立足学科课堂、注重实践活动,是我校环境教育的突出特色。 1、长期以来,各相关学科以教学为载体,以课堂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学校环境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学骨干,编写了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科环境教育内容汇编》,把各学科中的环境教育要点编制成册,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广和深化。为了迎接2000环境千年世界环境日,语文教研室配合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利用作文课时间,组织学生以“让环保走进生活”为主题的环境征文活动。在近1500篇文章中,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36篇,并向市、区环保局推荐优秀征文9篇,成绩突出。 2、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我校还从1997年开始分别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必选课,在初2001级素质教育实验年级开设了《环境与摄影》活动课。任课教师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师一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在学完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其测定后,组织学生参观了重庆绒布总厂污水处理站、北碚水厂及区环境监测站,并请该站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环境意识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认识环境的能力不同程度地提高。高98级3班江帆等8位同学,利用寒假,自发组织起来,带着简单的午餐、相机和取水样的工具,自费乘车到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嘉陵江支流——壁北河考察某乡镇企业造成的河水污染情况。他们沿江步行考察,提取水样,深入农户进行调查,耳闻目睹了该厂自开办以来,对其下游河水的严重污染及给沿江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危害,对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返校后又将水样送到高校化验,并根据化学分析的数据,结合《水污染防治法》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从选择调查对象、考察方法直至完成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都是学生独立完成。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环境问题的可贵精神和意识,显示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3、学校的环境教育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机结合,把立足区域生态环境(家乡)的保护和改善作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为准则,强化保护和改善家乡生态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性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付诸实际行动。在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中都能运用所学的环境知识,综合认识环境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表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家乡深情的热爱。学校及时将学生对北碚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及建议整理成提案,由校长(区人大代表)提交政府部门,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出了贡献。 4、学校还系统地对全校师生进行环境科普知识的教育。聘请我校资深教师汇编了《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的环境科普知识小册子,供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学校还定期邀请环保专业工作者给全校教职工进行环境科普知识讲座,给学校的环境教育不断充电。 三、学校坚持以教学为载体,以科研作支撑,把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到更高的档次。 为了进一步把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还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科研范畴。在先后实施的市级重点课题中,都有环境教育内容的子课题,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比如“提高学生综合认识环境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荣获“重庆市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总课题获重庆市首届教改成果一等奖),并发表在《地理教育》杂志上。实验班学生撰写的97篇论文中,有两篇发表在《地理教育上。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地理学科还结合考试改革实验,要求受教学生每人写一篇环保小论文,其成绩占学期期末总成绩的30%,从1998年至今,学生共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3000多篇,其中不乏佳作。 四、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校内、外的环保活动,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环境领导小组利用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等机构,积极策划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际的环保活动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利用市、区举行环保征文的机会,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了解周围环境状况,思考环保问题,参加征文活动。学生在市、区竞赛中屡创佳绩。 2、组织学生参加北碚区组织的环保活动。今年重点参加了两次大型活动: (1) 4月22日地球日,学生除了在校园内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以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重庆市百万青少年清洁母亲河大行动的启动仪式,我校绿色志愿者参加了在嘉陵江边清除垃圾、废弃物等环保实践活动。 (2) 为庆祝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策划了系列教育活动,举行了有1500名学生参加的“让环保走进生活”环境征文大赛;6月1日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以“让环保走进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给今年的儿童节献上了一份绿色的珍贵礼物;6月5日在校长带领下,佩带西南师大附中绿色志愿者胸卡的师生代表,向市民散发宣传资料,并展出“人与自然”美术作品,受到市民广泛欢迎;6月5日下午在校内,联合西南师大物理系、区环保局、北碚报社共同举办了迎2000环境千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上千名学生参加了环境知识有奖抽答、参观“人与自然”书画展,并开展了踊跃的签名活动,表达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3、认真维护好北碚城区责任区。在北碚街心花园及环城主干道上都有我校的清洁责任区及护绿责任区,学校以少先队和共青团支部为单位,轮流护绿,成绩卓著。 五、师生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行为不断规范。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师生的环境意识得到强化,形成了良好的遵守环境法规和环境道德行为习惯。 1、校园环境内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各种造型的花园、草坪交错分布,片片林地、林荫道使校园四季花香、四季长绿。 2、师生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校园保持整洁、干净。从1992年至今,虽然每个季度政府都组织检查,但区政府颁发的流动红旗单位匾牌,却一直高挂在学校办公楼的墙上。 3、学校将校园划分了27片绿地,设置了27个护绿责任区,向全校公布后,各班申报十分踊跃,经学校批准后,与学校有关部门签订了护绿责任合同书,在各班绿色志愿者的带动下,学校的护绿活动收到了实效。 4、高1979级校友,在离校20年后的同学聚会时,送给学校的礼物不是匾牌,而是一片绿地。学校在最显眼的位置划出一块土地,让他们营造一片绿地,并把它作为送给母校最时尚的礼物。他们过去在校时所受的环保教育,已经形成了时尚的环境意识,令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者们深感欣慰。 5、校内所有污染源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理,学校锅炉房的烟尘排放,合格率100%。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学校还重视对食堂、学生宿舍清洁卫生的监督,市、区有关部门经常到校检查,获得高度评价。学生坚持对教室、小公区天天打扫,大公区一周一次大扫除,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2000年1月9日,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发文,命名我校为首批重庆市绿色学校。这是全校师生多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学校有决心,充分利用优良的育人环境,把我校办成重庆市的环境教育示范基地,使环保教育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