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访肯尼亚热带雨林卡卡梅加 |
作者:郭倩 宋晨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4 23:56: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肯尼亚卡卡梅加3月21日电 (记者郭倩宋晨)一缕缕阳光从树枝藤蔓的缝隙间射向铺满腐叶的大地,天上地下、数百种飞鸟昆虫的鸣叫声回荡起伏,汇聚成天籁般的交响协奏曲。在东非国家肯尼亚仅存的热带雨林卡卡梅加森林里,游客们往往忘记自己是在以稀树草原著称的肯尼亚。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严加治理盗伐行为,过去几十年面积不断萎缩的卡卡梅加森林,正慢慢恢复往昔的繁茂生机。 几百年前,位于肯尼亚西部的卡卡梅加森林和刚果(布)、乌干达的森林连成一片,属于几内亚-刚果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增加,曾经封闭的森林被割裂成碎片,许多林地在人类烧炭开荒等开发行为中消失。如今,卡卡梅加森林是肯尼亚唯一的热带雨林,其中可以找到不少产自西非的雨林蝴蝶。 走在林中小径,两边是错落有致、茂密葱郁的植物。在阳光照耀下,眼前总有数十只蝴蝶翩然起舞,仿佛要为记者一行引路。居住在森林附近的生物研究员兼向导奥克卡告诉记者,卡卡梅加森林中栖息着超过500种蝴蝶,占肯尼亚蝴蝶种类的一半以上。这里还可以观测到近500种鸟类,其中10%在肯尼亚其他地方都无法找到。昆虫、蛙类、猴子等也是卡卡梅加森林的重要居民。每年都有不少动物爱好者来到这里观鸟、观蝶、捕捉昆虫,寻找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森林中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它们一起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一棵至少20米高的树下,奥克卡随手捡起一根树枝,随后攀上树干,从距离地面约3米高处的一个树洞中蘸取了些水。原来,这个树洞深达1米,里面储存着清凉的雨水,鸟类等小动物会到这样的树洞中喝水。 在卡卡梅加森林周边,居住着160万人口。为解决生计,周边居民过去数十年里曾砍伐焚烧树木,贩卖木材木炭,将林地辟为农田,种植甘蔗、玉米。年逾六旬的社区护林组织负责人鲁特亚利说:“许多超过200年树龄的珍稀树种都已经消失不见。虽然我还是可以认出森林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在的森林跟我小时候已经大不一样。” 2005年,肯尼亚在1964年建国之初制定的《森林法》基础上,制定了新《森林法》。新《森林法》将社区居民纳为保护森林的重要力量,强调社区参与,重视居民教育。 依照新《森林法》,肯尼亚政府设立具体执法部门林业管理局,负责林区巡逻搜查和逮捕私自采集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等,并推出多个针对当地居民的教学项目,设立社区护林组织,普及护林知识,提高护林意识。 当地居民还通过多种方式,在不损害森林的前提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们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建立蝴蝶繁殖基地。居民每月向森林管理局缴纳少量费用,还可进入森林拾取掉落在地面的枯枝,作为柴火在市场上销售。 由于破坏森林现象日趋严重,上世纪70年代初,3月21日被设为世界森林日,以唤醒各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40余年来,全球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球各个角落的森林仍在不断消失,森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的生态功效也在不断降低。 不过,作为地球绿肺、动植物家园,森林独一无二的作用已经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和重视。2011年是联合国指定的国际森林年。以野生动物天堂著称的肯尼亚则在经济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将本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事实上,过去10年中,这一比例已从1.7%提高到5.9%。 卡卡梅加森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的慷慨馈赠。但面对复杂现实,人类需要更多理性和智慧,才能学会更好使用这些馈赠,造福子孙后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