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界水日——关注水与粮食安全
作者:郭婧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7 10:13: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图为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妇女们头顶水桶从水车中取饮用水。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试图引起人们对于生产食物用水量的关注。   CFP 供图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郭婧 综合报道


  这个三月,水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继第六届世界水论坛3月中旬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马赛召开后,3月22日,联合国又举办了“世界水日”庆祝活动。


  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潘基文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若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国际社会就必须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世界上“最重要且有限的资源”——水。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JoséGrazianodaSilva)在世界水日的纪念仪式上表示,水和粮食安全将是6月里约+20峰会关注的一个重点,他希望与会各国代表届时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方案,进一步推动改善水资源管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造我们想要的未来的过程中,水将发挥核心的作用,”潘基文说,“在里约+20峰会即将到来之际,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将需要把水安全、粮食和营养安全联系起来。”


  第四期《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也在论坛召开期间发布。这份名为《不稳定及风险情况下的水资源管理》的报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指导下,由全球水文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旨在成为世界水资源现状参考手册。

  ◎水和粮食安全缘何息息相关?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这意味着更高的粮食需求,但水资源正在对粮食生产造成日益严重的制约。


  水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安全并且有营养的食物,满足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才谈得上粮食安全。缺水是造成饥荒和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人们依靠当地农业获得粮食和收入的地区。降雨的不稳定性和水量的季节性改变可能导致暂时的粮食短缺;洪灾和旱灾可能导致一些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爆发。


  粮食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报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们每人每天需要摄入2~4升的水。但是生产每人每天所需的食物需要2000~5000升的水。


  所有食物的生产过程都需要用到水,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和森林都需要水。这些水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直接来自于雨水,或者间接来自于土壤中储存的水汽;另一个是水道、湿地、湖泊和土壤蓄水层中的水。从全世界来看,后者中的70%被用于灌溉。灌溉农业使用20%的总耕地面积,却生产了全世界40%的粮食。


  报告还指出,生产1千克小麦要用大约1500升的水,而生产1千克牛肉消耗的水量是这个数字的10倍。饲料作物生产,屠宰过程以及肉、奶和乳制品的加工都需要大量的水。这使得动物产品的水足迹尤其高。水足迹(Waterfootprint)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目前面临什么挑战?


  报告列出了我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今天地球要养活超过70亿的人口,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将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增加70%,在发展中国家则达到了1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肉类的摄入量,预计将从1999/2001年的人均37千克增长到2050年的人均52千克(发展中国家为从人均27千克到人均44千克),这意味着增加的作物产量中的很大一部分将用来饲养牲畜。例如,到2050年,增加的4.8亿吨玉米中的80%将用作动物饲料,大豆产量还需要增加140%,到2050年将达到5.15亿吨。


  另外,气候变化使水和粮食安全的风险加大。气候变化主要对水资源造成影响,它影响的既有旱作农业也有灌溉农业,包括饲料作物、森林产品和水产养殖。地中海盆地、美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半干旱地区预计将发生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蓄水层补给量的锐减。这意味着已经处于压力之下的地区的水供应和水质都将受到影响。而与此同时,一些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将因此增产。


  气候变化还影响供水的极端情况的发生。所有地区都将经历更加频繁、更加严重的旱灾,过量降雨,以及洪灾,这些都可以毁坏农作物,威胁粮食生产。生活在脆弱环境中的人们,特别是依靠农业来维持生计的人们,他们面临着歉收和牲畜减产的迫在眉睫且不断增加的风险。


  报告认为,水资源稀缺已经影响到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洲以及超过40%的人。当前有16亿人生活在完全缺水的国家或者地区,到2050年,地球上2/3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中,主要原因在于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缺水限制了农民生产足够的粮食食用或者维持生计的能力。例如,南亚、东亚和中东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这些地区水资源的极限,而这些地区的人口仍在增加。由于地下水的减少,北美某些地方的粮食生产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


  除此之外,报告还表达了对城市和农业用水竞争加剧局面的担忧。单就农业来说,主要粮食作物、牲畜、内陆渔业和水产养殖,以及包括纤维作物等在内的非粮食作物,都在争夺水资源。其他竞争来自于饮用水、卫生用水、水力发电以及娱乐设施用水。所有这些都在互相竞争,有些被认为应该放在比粮食优先的地位。城市人口在快速增加,而农业灌溉用的也是同一条河流,这已经成为冲突的一个主要来源,并因此迫使农民限制灌溉用水。所有对水的使用都需要以一种协调和整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尤其是出于保护贫困人群和其他弱势群体利益的目的。


  另外,许多大河如今在一年当中有些时候发生断流,严重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大型湖泊和内海的面积有所减少,欧洲和北美一半的湿地已不复存在。集约化牲畜生产、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造成了水体污染。水污染是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环境和人类福祉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报告在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同时,也给出了应对措施。


  首先,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粮食。在粮食生产系统中,资源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在不提高旱作农业和灌溉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下,保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这是不可能的。


  传统意义上的“产量”指的是特定土地上的产出。现在需要测量每单元土地上投入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化学物质,尤其是水的可持续生产的产量。小规模的灌溉技术,如脚踏泵或者滴灌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鼓励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粮食消耗的激励措施也要到位。


  其次,报告认为,我们应该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做好准备。为应对气候变化采用水管理政策和实践能够减少与水有关的灾害。旱灾和洪灾风险管理都要求蓄水方法的改善。池塘、水坝、山塘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壤、湿地和蓄水层等生态系统,都是提高蓄水量的选择,需要共同管理,以实现降低风险的最佳效果。


  自然灾害的破坏频率和严重性预计将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增加,积极而明智的旱灾和洪灾管理战略能使破坏程度最小化。

  报告还认为,保护水资源也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能维持水的供应和水质。例如,一块状况良好的土壤能吸收大量雨水,避免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以及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保护性农业是一项多功能的农业实践,能使土壤和地表抵御与水有关风险的能力增强,同时,能提高地下水和河流的水量,改善水质。


  废水、处理过的废水、不纯的水,甚至淡化的海水都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快速扩张的城市周边地区。城市废水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可行的农业用水和营养物质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生产或者加工过程产生的废物获得生物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粮食损失和浪费也应当引起关注。报告给出了一组让人心惊的数字:每年全世界大约有30%的粮食损失或者浪费掉了,约合13亿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很大一部分粮食是在农田和市场的中间环节损失的,原因在于落后的储存方法和运输设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供应链的效率至关重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浪费和为健康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的原因。消费者有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控制浪费能减少对水的影响。


  假如全球每年减少50%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可以节约1350立方千米的水。报告给出了以下几个数据作为比较:西班牙全国的平均年降水量是350立方千米;每年流经德国波恩的莱茵河水量大约是60立方千米;埃及纳赛尔湖的蓄水量为将近85立方千米。


  报告提到,我们需要提高不同生产系统的整体性。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发出了一些结合了可持续土地和水管理最佳实践的整体生产系统,以适应当地状况。这些系统以一种加强生产和为农民提供可持续增产机会的方式,整合了改善了的土地和水管理技术。


  采用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方式,生态系统的需求、功能和服务得到了有效的处理,以加强和保证粮食生产。通常,它包括低耕、轮牧间作、农作物间作、作物—家畜一体化、栖息地管理和害虫管理。作物—牲畜综合系统使生物能和营养物循环的使用最大化。比如,牲畜的粪便等废弃物可以用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与此同时,作物残余也为动物提供了额外的饲料。


  另外,报告建议人类选择可持续和健康的饮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当前面临着矛盾:一方面是营养不良率居高不下,全世界有超过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另一方面有大约同样数量的人超重。营养不良和肥胖都可能导致罹患慢性病。通常情况下,水足迹更少的食物往往是更加健康并且对环境更加友好的选择。因此,水—粮食—健康—环境的考虑往往能获得双赢的解决之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