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
作者:魏月蘅 王晓樱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9 5:13: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鹦歌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歌岭有多少种植物?有多少种脊椎动物?鹦歌岭有没有动植物科学新种和我国新记录种?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歌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进山了!这天,大个子王合升左肩背着个帐蓬卷,右肩扛着一口锅,后背上背着个行李包。他这是去做昆虫分类记录。这个云南农业大学的硕士生从小就有一个当科学家的梦。突然,树梢上伸出一个蛇头,王合升停住脚步,他知道蛇听觉迟钝,但嗅觉灵敏,只要发现动物,它便会扑上前去。王合升站在那里不动,僵持了足有60秒,蛇头缩回去了。不一会儿,他觉得两腿疼痛难忍,低头一看,吓了一跳,两只裤腿上布满了蚂蟥。王合升抄起一条树枝使劲地驱赶着蚂蟥,拼命地跑……终于找到目标了,王合升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他架起了锅,煮了点米饭,和着辣酱吃。凌晨4点,实在太困了,他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了一觉。为了做好观察昆虫记录,他整整在山上住了5天。 没有比发现科学新种更令人兴奋的了。硕士生廖常乐是发现鹦歌岭树蛙第一人。那天,他在山上采集标本,忽然听到水洼子里有怪叫声,细听,叫声却没了。他转身要走,怪叫声又出现了。索性他不动了,站着静静等候。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动静。第二天、第三天,廖常乐多次来到这个水洼子旁,均毫无收获。直到第四天,他忽然在石头板下面发现一只青蛙模样的小东西。“是树蛙!”廖常乐欢喜得喊出声。他急忙把那小东西抓到手心里,连行李都顾不上扛,雀跃般地往山下跑。原来,他在中南林业大学读研时就从资料中见到过树蛙,想不到在鹦歌岭让自己找到了。从此,廖常乐对蛙类的观察记录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 如果说上山作业风餐露宿,蚊虫叮咬充满艰辛,那么因山路崎岖天气无常造成的迷路更令人恐怖。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毕业的王云鹏就赶上一次这样的惊险。一次他进山记录植物物种,赶上山洪暴发,不一会儿,水没过他的胸。他整整在水里趟了6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走到高处,突然雾气蒙蒙,辨不出方向,他的鞋又陷进泥潭里,他索性光脚走,没走多一会,脚底板疼痛难忍,原来,粗沙烂石把脚划破了。他急中生智,把头上的草帽撕成片,绑在两脚上,整整走了一夜,终于摸索着回到了住地。大家一看,王云鹏简直成了泥人。只见他的嘴里衔着那个珍贵的记录本。 经过4年多努力,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27名大学生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台湾苏铁、伯乐树4种;国家级植物保护有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灰孔雀雉4种,国家级动物保护45种。记录到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记录种。 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