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保护海洋生物有助减缓气候变暖
作者:宗新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4 23:17: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链接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由来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第55届联大通过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

  ———— 延伸阅读 ————

  海南200多物种濒临灭绝

  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介绍,近几十年间,海南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如海南油杉、陆均松、海南大风子、紫荆木、鸡毛松、薄叶三尖杉和水椰等;至少有6种植物绝迹,如海南裸实和霉草等。

  调查表明,海南362种鸟类中,有100多种已难觅踪迹,许多原常见的物种现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此外,由于对野生兰、野生降香檀的过度挖掘,对海南龙血树、红花天料木、白木香等保护植物的过度砍伐,其野外种群数量也逐渐减少。

  外来物种入侵情况也令人担忧。在中国常见的180多种入侵植物中,海南就有90多种。飞机草、假臭草等已遍布岛内的林缘、旷野、荒地、路边和房前屋后,水葫芦、非洲大蜗牛已对一些水体造成危害。

  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尽管海南一直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但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些都给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

  日前,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项目在海口启动,此举作为海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举措,旨在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将海南省建成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辽宁外来入侵物种超百种

  辽宁省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等部门的最新调查显示,辽宁外来入侵物种已达107种,其中美国白蛾的危害最大。

  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副局长汪志红透露,通过对5个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有外来入侵物种107种,包括植物85种,动物14种,微生物8种。

  据了解,在辽宁相关部门开展的外来物种调查中,大连、沈阳、丹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边境口岸地区入侵生物种类较多、危害较重。危害较大的除了美国白蛾,还有豚草、牵牛、少花蒺藜草、稻水象甲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数量虽远远不及当地物种,但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外来入侵物种的进入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二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三是自然入侵,是指物种随风、虫和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此外,随着近年各地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加快了物资和人员的流动,使外来农、林业有害生物有了更多的入侵机会,并快速繁衍扩散,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外来有害物种一旦入侵,几乎无法断根儿,只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其蔓延和危害。”汪志红表示,拿美国白蛾来说,不仅适应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破坏力更是惊人,发生严重时一两天内就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号称“无烟的火灾”。他认为,提高对外来有害生物潜在危害及重要性的认识,将解决有害生物入侵问题尽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引进的动植物严格审批把关,加强相关研究,是解决外来生物生态入侵的有效途径。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