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湿地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8 6:09: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孕育人类古文明

  青藏高原湿地号称“中华水塔”

  湿地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大量的动植物又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了食物,正如1997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所说:湿地是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众多江河之源。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冰川和无数的雪山,为江河湖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成为亚洲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长江、黄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均发源于此。青藏高原大约有1600多个湖泊,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左右,它们是江河的重要水源,如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的贮水量分别达108亿立方米和46.7亿立方米。青藏高原冰川占我国冰储量的81.6%,是我国巨大的淡水资源库。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条河流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1978年,考古发现华北地区阳原小长梁、泥河湾一带有一百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它位于古大同湖畔,今桑干河右岸,曾是一片湿地。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镌刻:“距今一百万年,人类已经出现,在中华大地黄河尚未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是茂密的森林和气候温润的大草原。我国云南、陕西、山西、河北已发现这一时期直立人化石或文化遗存,最北一处石器地点是河北阳原小长梁。”

  据《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载,古地磁法测定小长梁人距今136万年,早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和陕西蓝田人。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遗址,甚至有可能是人类在东亚存在最早的证据。

  小长梁、泥河湾一带曾出土大量古人类制造、使用的石器,还出土了大量动物化石,尤其有鹿类、贝类。1990年-1998年进一步发掘证实,这里是一处湖滨的再生堆积遗址,从此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吸引国内外学者前来考察。它的重要价值不仅将人类历史往前推了几十万年,同时也说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在永定河流域的考古发现,使“生命之源”学说得到很好的印证。1966年,在永定河流域清水河河畔、东胡林村村西发现了人类墓葬,定名东胡林人遗址。1995年、1998年、2001年和2003年经过多次发掘和实验,测定人骨的年代距今10172年-9552年,木炭标本距今10362年-9972年。可以说明,一万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这里曾是孕育人类之地。从发掘出的植物孢粉、动物遗骸和石器等遗物,可以复原出当时东胡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印证湿地与人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稻种起源于湿地野生稻

  人类因稻作文化发明梯田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水稻的栽培起源于中国,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现在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水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中南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

  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球90%,其中我国水稻单产最高,水稻产量也最大。中国稻种起源于在湿地生长的野生稻。20世纪50年代末,江西万年大源一个被称为仙人洞的溶洞被发现。经过5次考古发掘,特别是1993年和1995年的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发掘,在遗址的上层即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历史一下子提前了5000年,成为现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水稻遗存之一,万年仙人洞由此成为世界稻作之源。

  水稻的种植让人类发明了梯田,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有梯田。种植水稻需要大面积的水塘,而中国东南省份却多丘陵而少适于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移民至此的农民构筑了梯田,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中国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这是因为这些地方雨水比较多,又多山,梯田依山而建,其中以云南哀牢山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较为出名。

  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梯田之美被誉为“上帝跌落人间的镜子”、“最美的山岭雕刻”。不过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又没有优势,而且对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很严重,所以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到现在只留作旅游观光之用。

  “贪婪”令湿地环境恶化

  中国约1/3天然湿地或灭失

  我国是湿地大国,湿地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人口压力过大以及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超过了湿地调节水循环和降解污染物的极限,湿地面积急剧下降,质量急剧恶化,生态服务功能严重衰退,成为各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资源中受威胁最大的一类。

  我国一些内陆湖泊型湿地被分块承包给了周围的农民,承包人在捕捞时大鱼小鱼一律都不放过,因为小鱼小虾可用作养貂、养貉的饲料。还有一些渔民在海岸滩涂养殖海参,从幼苗开始到出产一直都需要用药,对近海生态的破坏尤为严重,杀死了贝类等大量其他的海洋生物。

  过度捕捞则将近海鱼虾打得干干净净,而这些区域是鱼虾重要的洄游与繁殖场所,这种破坏性的捕捞几乎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这种状况和近海污染的结合导致了整个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已削减过半,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80%消失了,“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锐减了2/3,成千上万的水鸟正在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在我国东南沿海,56%以上的红树林消失了。调查显示,现在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了上千个,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被改变,甚至灭失的危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