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沧州城乡饮用水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 |
| 作者:哈建强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9 16:04:00 文章录入:zghbczr369 责任编辑:ahaoxie |
|
|
1沧州市城乡生活用水历史 沧州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垂直变化图 根据地下水开采的取水段深度把地下水分为5个含水组:Ⅰ含水组为浅层地下水;Ⅱ、Ⅲ、Ⅳ、Ⅴ含水组为深层地下水。 1)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大都超过饮用标准(大于1.0mg/L),超标率达到80%以上;浅层地下水含氟较低,适宜饮用,超标率仅为5%。 2)浅层地下水第Ⅰ含水组含氟量最低,均值小于1.0mg/L,第Ⅱ含水组含氟量较低,微超饮用水标准。第Ⅲ含水组含氟量最高,第Ⅳ含水组含氟量低于Ⅲ含水组,但大于第Ⅱ含水组、第Ⅴ含水组含氟量低于第Ⅳ含水组。氟在地下水中垂直分布呈上尖下钝的枣核形。 可以看出,浅层地下水(30米)其含氟量基本未超过2mg/l,就是到 100米 深,其含氟量在2-3毫克/升之间变化,主要是第Ⅲ含水组即150-400米深,其含氟量最高达6毫克/升,这就是致病的原因所在,从地质剖面图可知,第Ⅲ含水组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太行山麓的地下径流,从而将太行山前广泛分布的含氟较高的岩石风化、水解、搬运沉积到沧州区域,再有近滨海地势平缓土质偏粘,排泄不畅,为氟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