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循环经济学随笔:我们不是地球最后一代 |
作者:高辉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30 11:16: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地球其实就是一个放大的复活节岛。而且更糟的是,如果真到了无法继续承载人类生存的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已经没有了复活节岛居民那样的“幸运”,还能够得到来自外界的救援。所以,别让复活节岛的昨天变成地球的明天的呼吁并非耸人听闻。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警世预言,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应验。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这些预言没有道理。相反,往往是这些预言包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指出真正危险所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并提前采取了对应措施,才使得危险被防患于未然。所以,盛世危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危言说出以后,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今天,由于过度地受到“市场可以创造一切”或者“科技可以创造一切”等观念的支配,绝大多数人对于“地球也可能成为复活节岛”这样一个惊世预警都不屑一顾———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现实中,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地球是可以随便地糟蹋的,以至于人类的"生态足迹”(用以表示人们生产和生活总量的一个指标)已经超过了地球承载能力的20%。中国有一句古话:“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今天留下的生态债务,未来我们的后代一个也赖不了!除非你认为自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不需要去为后代而担心。 当然,治理污染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国内最著名的例子是淮河治污,各级政府为此先后投入资金600亿元,却都打了水漂。而且从目前情况看,即使再投入10倍的资金,也没有可能把它治理好。但是,如果人们能够转变观念,从源头开始注意防治,保护好生态环境却并不一定是件困难的事。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一般只要增加3%-5%的成本,基本上就能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不幸的是,现实中大量的企业都把3%-5%环保费用当成是额外的支出,而千方百计地把它节省掉,这才带来了成百上千倍的治理代价。淮河治污事件经过媒体的多次报道,已经家喻户晓。但却很少人知道,作为污染淮河的大户,淮河两岸的造纸企业历史上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总共还不到100亿。假如当年这些企业能投入3至5亿元用于环保,今天我们也许就不会背上这永远也还不清的负债! 淮河现象并非个案。一个证据就是,近几年来我国因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而造成的损失甚至高达GDP的15%以上。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每多赚1块钱,就要让后代将来背上1.5元以上的负债。如果再听任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过不了多少年,复活节岛悲剧就会重现于我们眼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