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境分析监测的主要方法简介(2)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9 0:06:3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五)化学发光法 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吸收反应产生的化学能,导致分子或原子呈激发状态,当它们回到基态时,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能量,在反应物为低浓度时,其发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利用这个原理测定物质的浓度,称为化学发光法。它可用于大气中NOx、O3、SO2、硫化物及水中Co2+、Cu2+、Ni2+、Cr3+、Fe2+、Mn2+等金属离子的测定。 (六)非分(色)散红外法 非分散红外法不需要将红外线进行分光。目前已利用非分散红外吸收原理制成CO2、SO2、CO、油分等监测仪器。 三、电化学分析法 分为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法等,此外,还有以测量电解过程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伏安法及利用阳极溶出反应测定重金属离子的阳极溶出法。 极谱法广泛用于Cr、Mn、Fe、Co、Ni、Cu、Zn、Cd、Sn、Pb、 As、Bi等元素分析。 四、色谱分析法 (一)气相色谱分析(GC) 离子色谱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色谱技术。它用离子 交换原理进行分离,并采取通用的电导检测器检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它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化工、生化、食品、能源等各领域中的无机阴、阳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中。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大气和水体中污染监测分析,它已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如水和降水中常见阴离子分析(F-、I-、BNO3、NO、SO42-等)、有机酸分析、金属离子分析(CN2+、Zn2+、Pb2+、Ni2+、Cd2+)等。 (四)纸层析和薄层层析 六、流动注射分析法(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 流动注射分析是将含有试剂的载流由蠕动泵输送进入管道,再由进样阀将一定体积的试样注入载流中,以“试样塞”形式随之恒速移动,试样在载流中受分散过程控制,“试样塞”被分散成一个具有浓度梯度的试样带,并与载流中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某种可以检测的物质,再由载流带入检测器,给出检测信号(如吸光度、峰面积或峰高、电极电位等),由此求得水样中被分析组分的含量。 流动注射分析的优点: (1)仪器简单。可用常规仪器自行组装,操作简便。我国已有FIA-TI流动注射通用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2)分析速度快。分析频率通常为100次/h,最快可达1200次/h。重现性好,一般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 (3)取样少。每次测定仅需微升级的溶液,且分析系统封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受空气成分影响,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4)自动化程度高。从进样、“化学处理”、测量到数据处理和程序控制可全部实现自动化。 (5)可与多种检测器联用,应用范围广。如有FIA-ISE(离子选择电极),FIA-ICP-AEP(电感耦合等离子辐射光谱检测器),FIA-AAS(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器)。 上述各种重要分析方法各有其特性。在具体选择环境污染分析方法时,应根据被测物的含量和存在形式、需要与可能、实验室设备条件等因素,并尽可能选用标准统一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