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校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14:30:13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三、构建生态校园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环境教育的主题,“可持续性的校园”是21世纪校园建构的主轴。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如果缺乏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校园,教育只是一个缺乏灵魂的躯壳。因此,生态在校园建设当中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生态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我们每天生活在生态之中,同时也受到生态之美的牵引和感动。校园里的虫蚁花草、飞蛾蝴蝶、甚至于校园里的老榕树,都是人生当中最难磨灭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其次,生态的各种动植物是引发学习动机的起点。生态结构健全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随时随地或定点定时、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这样的观察学习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与科学精神的,这也是一年只进行一、两次的校外教学所无法提供的学习机会与资源

    再次,生态本身充满了魅力。生态校园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容易接触到,多给学生有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的机会,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各项知识。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和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以一种生动可感的形式,促使主体形成把科学、伦理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主观心理世界,这是课堂知识教育所难以达到的。

    最后,校园生态也是整合课程最好的场域。生态校园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与对称比例,成为人的审美活动的极其重要的潜在条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校园里的一棵老榕树,包含了无数的童话故事(文学),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许多植物的繁衍成长的历程(生物),树的造型及颜色(美学),以及榕树与土地、气候的关系(社会、乡土教学、环境教育)。

    鉴于生态时代的到来,人们愈来愈重视校园环境的生态问题,现在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校园建设的研究,在理念超越和实践创新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生态美学”,积极推动“校园生态化、生态资源化”,积极营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风格”的校园,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中,培养对生态的同理心以及人文的关怀。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