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环境污染转移问题
作者:宋发刚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16:16:28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环境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关注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是经常转移的,这些由社会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造成环境污染的转移,这种环境污染转移的主要特点是转移方与被转移方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的,这个差异不是指生产生活需求多样性,而是指生产生活需求水平差异;不是指个人之间的需求水平,而是指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需求水平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下的交易正是社会性环境污染转移的经济内容。

    一、国际间的环境污染转移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输入到发展中国家,造成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严重的受害者。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垃圾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灾祸,而美国则是电子垃圾的“最大制造国”。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由此而产生的电子垃圾每年在以18%的速度增长。电子产品元器件含有铅、澳、铰、铬、钢等几百种高度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电子垃圾正在成为人类最大的污染源,它对水、空气和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很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电子灾害和电子污染的最大制造国。统计显示,美国目前每年产生电子垃圾高达70亿至80亿吨,其中仅淘汰的旧电脑就有约3亿台。尤其不能容忍的是,美国竟不顾《巴塞尔公约》的规定,把这些高度危险的电子垃圾输往亚洲国家,其中80%偷运到了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虽然,许多环境污染转移往往是既含自然性质又含社会性质,然而笔者在这里主要就环境污染转移的社会原因谈点看法。


    198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垃圾填埋场已“满员”,没有空地来掩埋已被焚化成灰的1.5万吨垃圾,费城官员们决定把垃圾运往巴哈马群岛一个船运公司所拥有的一个小岛。于是,一艘名为“希安海”号的货船载着垃圾出发了。然而,绿色和平组织得知此没后告知了巴哈马政府,巴坚决不允许垃圾船靠岸。不得已,“希安海”号被迫围着加勒比海转悠,希望寻找到~个愿意接受这些垃圾的地方。环境组织又警告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垃圾里很可能含有有毒物质,结果没有一个地方欢迎‘晓安海”号靠岸。从洪都拉斯到巴哈马、百慕大、多米尼加、几内亚比绍、海地,各国政府都不愿冒风险。有些地方还架起了枪,严禁这艘“垃圾船”接近自己的港口。就这样,1.5万吨垃圾经过16年的环球航行,途经14个国家,终于在 2002年又回到美国。但美国各州也拒绝接收它们。最后,万般无奈的费城只好接它们“回家”。幸好,他们现在已有了新的垃圾填埋场。这些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的转移行为。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