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西会仙湿地 好一幅田园山水画
作者:刁杰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3 9:19: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提及广西,人们眼前大多会浮现出温润的河流、蓊郁青翠的森林以及鸟鸣深幽的诗意。广西的山水,不仅有优美的喀斯特景观,还孕育出一处处“绝色风景”,漓江流域的会仙湿地,便如一幅古画中的山水田园。

  或许,“会仙”这个地方原本就得老天厚爱,所以才舍得将如此清新雅致的风景赐予人间。这里有着中国最特别、最美的喀斯特原生态湿地,峰林湖泊,山水缱绻,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桂柳运河蜿蜒流淌。纵横的河汊上,乡民撑着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浓郁的南国风情弥漫在水田稻香间。

  漓江流域的会仙湿地是一处 “养在深闺”的景致,绝不逊于国内同类湿地的自然景观。它静静地守护着这方水土,虽说被誉为“漓江之肾”,但却隐秘在漓江、桂林的盛名之后。湿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会仙镇,这个朴实的南方小镇,因其秀美的山峰和纵横清澈的河流,竟有着类似“江南水乡”的意蕴,自古就沾染着“仙风道骨”。

  据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上记载:“旧有群仙于此,辎羽驾,编于碧空,竞日而去,里人聚观壮闻,因名会仙里”。相较于如画如歌的桂林山水,会仙的气韵要显得清奇挺拔得多。和其他同类湿地相比,会仙湿地的特点是集“山、水、沼、运”景观于一体,尤其是这个“运”字,非常难得。

  “运”指的是运河——人们说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而桂林人又用辛勤的双手开凿出了桂柳运河。这条在武则天长寿元年开凿出的运河,又被称为“相思埭”,谐音为“相思带”,此中浪漫不必言说,它的功用也不可小觑:“能航、能排、能灌,农商俱赖”。

  相思埭发源于会仙湿地狮子岩,它就像是桂林的一条“女儿河”,从漓江嫁到了柳江水系,牵起了古代中原与西南往来的重要通道。运河全长15公里,数十个闸口到现在还基本保存完好。这是一条娇小玲珑的运河,最宽处不超过30米,河床不深,水流平缓,古朴轻巧的石拱桥点缀河上,河面点点野花,夏日荷叶田田。运河沿岸的群山线条柔和,若逢细雨纷飞,云雾缭绕,远山若隐若现,近水芦苇丛丛,极具南国风韵。

  会仙湿地的特色是相思埭,而最具代表性的风光则在睦洞湖。

  睦洞湖位于桂柳运河中段,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素有“聚仙泽”之称。睦洞湖很小巧,面积只有2000余亩,由近千个大大小小的塘汊串联构成。这里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白鹭在此停留、觅食,叽叽的求偶声常常飘荡在湖面上。

  睦洞湖畔的村子、田地大都被纵横交错的河道包围。因此,船就成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古老的木船大都已被坚固耐用的红漆铁皮船代替,仅仅是睦洞七星村,就有铁皮船200多条。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是撑船的好手,在悠长的河道上,如果看到面带羞涩歪着身子摇摇晃晃撑船的年轻女子,那多半是从外地新嫁来的媳妇,正在练习撑船这一基本功。

  从七星村乘船顺运河的水道至湖心深处,只见湖泊芦苇浩荡,水草茫茫,游鱼戏水,鹭鸟翩飞,眼前拉开好一幅鱼米水乡的风光长卷。睦洞湖最有趣的一幕是:农忙时节,耕牛也要乘船 “上下班”。由于村里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湖区岛洲上,村子与岛洲无路可达,这些小船就成为了村民出门劳作与运输的工具,于是,生产用具、收获的粮食、耕牛等全都放在船上,撑船的人在船尾握着竹篙,谈笑之间,船已经箭一般划过。

  如要一览会仙湿地的精髓,可登上湖畔的龙头山顶,居高俯瞰睦洞湖。清澈的湖水下,透亮的蓝思草、灯笼草随水流而动。在密密的水草上,依附着田螺和大量石螺,随手一捞就是一大把。农闲的时候,村妇用长长的竹筢捞石螺,清晨拿到睦洞路口去卖。

  在睦洞湖畔的山尾村,还有一座肃静清雅的庄园,这就是白崇禧的故居。故居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主楼包括花坛、鱼池、客厅、楼阁和前后对角炮楼,四周青砖高墙环绕。院内亭台楼阁为全木结构,有着民国初年广西独特的建筑风格。从这样秀气的山水亭阁间竟走出了一位英武的将军,往事不禁令人感叹。

  会仙湿地的自然风光恬静怡人,风土人情淳朴浓厚,这里没有大城市的人流和车马喧嚣,就像古人向往的“归田园居”,处处充满着世外桃源般的隐秘和超然。

  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水草丰盛。沼泽与高草地犬牙交错,树木参差。到上世纪50年代,湿地面积缩减为约2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湖塘只剩20多个。而目前会仙湿地面积已减少到6平方公里左右,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面积减少了约75%。目前,湿地还在以每年800亩的速度“缩水”。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也在退化,水生植物分布仅限于古桂柳运河一带。经专家论证,导致湿地缩小的原因很多,围湖造塘、开荒造田、河岸养殖等对湿地的蚕食都十分厉害。此外,湿地水质逐渐富营养化,大量生长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了湿地景观,更逐渐使水域淤塞,甚至使其变成陆地。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处寻。 ”尽管现在的会仙湿地还遗留着这样的清雅怡然之风,但未来如何,还是未知。愿这片静美的湿地能得到良好的保护,期盼碧蓝湖水引百鸟翩跹往来。 (文/刁杰 图/李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