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境伦理对环境法理的影响
作者:谷德近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1 10:27:31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注释」

  1 参见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3页。

  2 参见于可主编:《当代基督新教》,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第98-117页;赵林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44页。

  3 参见[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刚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0页。

  4 参见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11页。

  5 所谓环境武器是指为军事或其他任何敌对目的而使用的环境致变技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曾使用这种技术,试图人工延长越南的雨季,为胡志明小道供给线的运输制造困难。参见瑞典斯德歌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生态后果》,英文版,瑞典阿尔克维斯特与威克塞尔国际出版公司,1976年版,第55-56页。转引自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页。

  6 W.H.Murdy, Anthropocentrism:A modern View, in Environmeneal Ethics: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pp.302-309,1993.

  7 G.G.Simpson, This View of life (Harcourt, Brace  World, New York, 1964), p.101.

  8 C.Lyell,Principles of Geology( Kay,Jun, and Brother, Philadelphia, 1837), Vol.1,p.512.

  9 参见章建刚:《人生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载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估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134页。

  10 参见李培超著:《环境伦理》,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6页。

  11 参见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200页。

  12 参见雷毅著:《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36—145页。

  13 参见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第45-53页。

  14参见[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9年版,第37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