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张正洁 李东红 …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3 12:37:41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3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铅污染的认识。铅是广泛用于多领域的有色金属,管理不好,无论是以固态、气态、液态存在,都会产生污染,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其危害性。
  (2)在治理铅企业污染问题上必须“强硬”,要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各种措施,坚决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凡不能达标的铅企业,必须取缔、关停,决不手软。对如何发展我国铅企业,国家要有近期和长远规划,这是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
  (3)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应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无污染铅工艺技术,对研究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设备和消除污染的单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4)大力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尽快建立铅污染治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时,要与各地的环境保护目标和铅环境质量标准结合起来,地方环境标准可严于国家标准。
  排污要收费,超标排放要罚款。提高收费水平,其总体幅度要高于治理铅污染的全部成本,这样才能刺激企业治污的积极性。
  (5)为了有效地杜绝取缔、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现象的发生,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提高各地特别是乡镇一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各级政府要把取缔、关停铅污染企业的项目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常抓不懈。凡对贯彻国务院有关规定不力,把关不严,甚至弄虚作假、包庇纵容的,上级政府就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刑事责任。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死灰复燃和新建的污染企业,发现一起就应从严依法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马永刚.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4)3~7.
  2.彭容秋.再生有色金属冶金,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7).69~86.
  3.陈国发等.铅冶金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7).201~223.
  4.王黎等.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8.281~291.
  5.李富元.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现状及对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4)3~7.
  6.兰兴华等.发展中的中国再生铅工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4)3~7.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