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市民化” |
作者:梁平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19 17:10: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应淡化户口的价值 《环境与生活》:您所说的“城市接纳制度”,是否主要是指户籍制度? 李强:推进城镇化或者说农民市民化,首先面对的就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制约,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环境与生活》:“淡化户口的价值”,这个提法很新颖。现在的户籍制度,似乎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等级。 李强:事实上,户口等级差异之所以会形成,其根本在于户口中附着了太多的社会利益,进而导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户口价值出现等级分化。近些年来,虽然各地户改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福利,所以并没有使户口的价值意识淡化,反而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所以我认为,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将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社会利益进行分解,依据难度大小逐步使其与户口“脱钩”,为户口“减负”,淡化户口价值,消弭户口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从“注重形式”向“更关注内容”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更关注质量”的方向转型。 警惕大城市资源环境超载 《环境与生活》:有数据显示,北京每年的新进居住人口多达60万以上,而这样的速度连续呈现了1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2000万大关。现在国家主导的城镇化方向,会不会使许多大城市的资源环境超载,最终不堪重负? 李强:我国巨型大城市的人口超载确实是个大问题,这使得我们在政策上处于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们试图淡化户籍价值,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没有户籍的约束,巨型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超载。解决的出路只能是大力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我们的研究课题提出积极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中国人在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上是认同“县域”概念的,如果有发达的县域经济,人们就会到附近县城就业定居,而不是远途迁移。大量的转移人口进入县城和中小城镇,可以大大缓解巨型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当然,这需要切切实实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域的就业机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