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品种资源保护
作者:张录强  文章来源:博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5 23:04:41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三、非原生境保护

非原生境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也称异地保护,是指在原生生态环境之外进行的品种资源保护。如果品种资源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非原生境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非原生境保护是品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很多稀有和濒危的动植物品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保护。

非原生境保护的形式、保存的材料多种多样。如,在原产地之外,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植物种质圃、动物保种场等进行活体保种;通过建立低温、超低温冷库保存植物种子、动植物胚胎,动植物器官、组织、体细胞、生殖细胞、杂交细胞,DNA文库等;通过建立试管苗种质库对组织培养物进行保存等。以上各种形式的品种资源库可以统称为品种资源的基因库。具体的品种资源应该采用何种保护方式,主要取决于品种资源的生物学持性。

品种资源非原生境保护规模迅速扩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非原生境保护的植物品种资源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世界信息与预警系统数据库中记录了共1300多个基因库,大约贮存了610余万份品种资源。其中包括实地保存基因库中的52.7万份。在各基因库资源中,40%以上是谷物,15%左右为食用豆类,蔬菜、块根、块茎、水果和饲草各占不足10%。药用、调料、香料和观赏品种,在公共的长期种质库中保存量很小。

全球植物品种资源非原生境库存数量排列名次(1999年):中国31.8万份、美国26.8万份、俄罗斯17.77万份、日本14.61万份、印度14.41万份、韩国11.56万份、德国10.3万份、巴西6万份。

目前,我国通过建立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库(圃)、植物园、动物园、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迁地保护设施和低温离体保存设施,保存了180种作物的37.7万份品种资源、重要乔灌草品种资源5万份、药用植物近4000种,以及一批珍贵家养动物品种和微生物菌种。

表- 1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国际机构

组 织
 缩写
 保护重点
 地点
 
热带农业中心
 CIAT
 热带农业
 加里, 哥伦比亚
 
国际森林研究中心
 CIFOR
 森林
 Bogor, 印度尼西亚
 
国际小麦玉米研究中心
 CIMMYT
 玉米
 墨西哥城, 墨西哥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马铃薯
 利马, 秘鲁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ICARDA
 硬粒小麦,鹰嘴豆,

大麦,小扁豆,蚕豆
 Aleppo, 叙利亚
 
国际混农林业研究中心
 ICRAF
 混农林业
 内罗毕, 肯尼亚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RI 
 食物政策
 华盛顿,美国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IPGRI
 植物遗传资源
 罗马,意大利
 
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水稻
   菲律宾
 

作物品种资源的非原生境保护,以种质库规模最大,其次是植物园、种质圃、田间保存和试管苗库等。

我国国家作物种质长期保存设施主要由2座低温种质库组成,即位于北京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和位于青海西宁的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简称复份库。国家作物种质库为国家战略贮备机构,负责全国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当中期库库存材料绝种时,负责向有关的中期库或原供种单位提供繁殖用种子,一般不向研究和利用单位供种。长期贮藏冷库贮藏温度 -18 ± 2 ℃,相对湿度<57%,种子贮藏寿命50年以上,目前国家长期库共贮存作物种质资源37.7万份。

作物种质中期贮藏库由科研机构、职能部门和高等院校等负责建设和管理,目前已经建成20余座。中期库主要负责本专业、本地区范围内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种质材料的分发与交换。中期库贮存温度大多为0~10℃,贮存种子的寿命为15年左右。目前中期库共贮存作物种质资源40余万份。

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品种资源不能用种子繁殖,需要建立种质圃进行田间保存。目前我国已建成33个国家种质圃,保存种质资源4万余份。近20年来,各国科学家致力于离体保存技术(试管苗茎尖培养和超低温保存)的研究和利用。我国已建成2座国家试管苗种质库,保存甘薯1400份(江苏徐州),马铃薯900份(黑龙江克山)。

与植物品种资源非原生境保护相比,动物品种资源的非原生境保护在技术难度上要大,在保护力度上也要差。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昆明细胞库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建库10余年来,利用超低温技术保藏野生动物的细胞株、组织和生殖细胞等。现已收集154 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细胞398株,100多种动物的400多块组织,还保藏有一些动物的各类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组织等。农业部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成立于1992年,采用超低温细胞保存、基因保存等方法对畜禽、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我国颁布《种畜禽管理条例》之后,各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地方品种保种场,各地也加强了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研究力度。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采用小群保种的方式保存有20余种地方家禽品种。但是,各地保种工作力度不平衡,一些品种至今尚无保种场或保护区,地方品种资源动态监控机制尚未完善。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