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
作者:段小平  李 田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7 14:51:5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摘要 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具体分析了当前公众参与所面临的问题:信息公
开不充分、公众参与形式单一、进入渠道和公众参与保障措施缺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问题与对策



  1 前言

  公众参与这个概念被引入我国,最早是在1991年实施的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
评价培训项目中提出的。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公众参与机制逐渐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但是就整体而言,公众参与机制在我国还很不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未能摆脱行政管制的框架约束,
仅在名义上扩大了运行中的社会卷入程度,增强了政治合法性,但也吞噬了公众参与的活力

〔1〕而且公众参与制度缺乏法律程序保障,这导致普通公众无法抗衡强势利益集团,公众参与流
于形式。一个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应该做到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并成为现行
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内容

  2.1 公众参与的内涵

  公众参与的内在性质是以社会公众的身份保护公共利益。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利益维护者是国家而不
是社会成员。然而,由于公共利益的相对独立和国家作为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强制性中介,可排斥公
众参与发挥作用〔1〕。公众参与就是公众要以制度主体身份参与到公共权力运作中,实现各方
代表能够在阳光底下,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形成利益博奕,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公众参与的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由于技术要求含量高和存在着高度的利益冲突性,决定了环评工作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质,
同时又必须注重多方利益的均衡。因此如何进行公众参与的方法创新,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将变得越发重
要。当前常用的公众参与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社会调查,主要是通过访谈、信息、问卷或电话等方式收集
信息,常分为定式调查和半定式调查两种形式。

〔2〕。二、会议讨论,主要有专家咨询或审查和公众听证会等形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人由
于不满自己权益受侵犯而采取的信访、上访乃至直接对抗等方式。

  2.3 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

  在近十年通过的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文件中,基本都提出了公众参与的要求。但这些法律在公众
参与的可操作性方面有明显缺陷。即使是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也存在诸多问题:公众参与地位不明确,公众参与无法达到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公众利益主体缺乏明确定义,参与过程缺乏利益刺激,利益损失无法得到赔偿;公众参与成本过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