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林伯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能源与环境约束
作者:林伯强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9 10:03: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能源与环境约束     6月19日  星期一

  文/林伯强

  一. 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结构

  中国的高耗能增长方式始于50年代大跃进时期。工业化增长战略使重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985年,重工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5%,1990年下降到50%, 2004年又高达68%,2002年到2004年是重工业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刺激了对重工业的投资。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预计中国的人均GDP在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有大约3亿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到城市安家和就业。城市人口的人均能耗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倍,大规模地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还将导致巨大的能源需求。因此,只要中国快速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愿望不变,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就无法避免。城市化进程还意味中国必须为大量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这就牵涉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出口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廉价产品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价能源。目前低成本劳动力还不是问题,但是需要政府用税收和补贴去维持低价格的能源。政府的这些支持导致了能源的过度消费。

  二. 能源约束

  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能源约束的两个方面:供给(储量)和价格。能源供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显著的影响,高能源价格也一样。

  能源储量约束关系到能源安全甚至于国家安全。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人认为,能源短缺可以向其它国家购买,其它国家正是这样做的。但是,考虑到人口基数及其能源消费规模,中国的能源短缺可能对世界能源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近年来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把中国的能源需求基数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现在起,即使是一个小幅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也会导致巨大的绝对消费增量。如果8%的经济增长率不变,能源高消耗、低价格的增长方式不变,预计到2015年,中国需要消耗31亿吨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5%。从现在的消耗速度来看,无论是预期的能源储量还是技术进步,都无法打消人们对中国在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进程中是否有价格合理并且供给充裕的能源的担忧。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工资成本很容易被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此外,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能源价格被人为压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影响。重工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使很多人意识到,低能源价格是能源过度消耗的主要原因。以快速增长的钢铁出口为例,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如果在能源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钢材出口还能赚钱,当然是好事。但目前的能源价格并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因此钢材出口是过度的,长期来看是亏本的。低价格导致能源利用低效率。中国的工业能耗至少比发达国家高一半,体制性的高耗当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选择。低价格鼓励了企业对高耗能或低效率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投资,从企业角度看,这是合理的财务选择。从这一点看,低能源价格还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目前达到了37%,但是,外贸生产一直是低附加值、高能源消耗的模式。中国低能源价格还补贴了国际消费者。

  过去和当前的能源低价格可能导致今后更高的能源价格。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使中国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中国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能源储量却不断下降。由于目前人均能耗很低,经济增长快,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资源的有限性和能源稀缺的高预期将使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能源价格可以有短期波动但无法改变长期的上涨趋势。过去三年中,国内原煤价格涨幅达29%,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同期国际市场的原煤价格却上涨了79%。由于政府控制了能源价格特别是电力和石油的价格,煤价上涨并未能使煤炭需求得到有效抑制。由于主要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现在人为地把能源价格压低只会使未来的价格更高。中国的人均能耗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大约仅为美国人均水平的10%。根据对未来十五来能源需求的预测,能源还不会用完,但中国可能用不起。

  三. 环境约束

  除了能源约束,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还受到环境约束。能源开采和利用直接影响环境,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的所有方面,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尽管很难对环境污染影响进行量化,一些粗略的估计可以说明中国的污染已经多么严重。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估计,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与GDP的比例高达15%,相当于4400亿元人民币。由煤炭燃烧形成的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有三分之二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百分之九十的河段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了负营养化问题,酸雨的影响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国主要城市中有 60% 未能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有六个在中国。能源开采和利用是主要污染源。

  中国政府一直担心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使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成本较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尽管政府做了各种努力,却无法根本性扭转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局面。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感觉到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而实际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体会。污染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中国这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都难以持续。在能源价格不能充分体现资源价值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节能和环保都相当困难。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说明了这一点。没有节制地使用能源,其后果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后面的巨额环境治理成本。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