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界湿地日”由来及2014年宣传主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2 10:52: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洞庭湖君山湿地。龙福云 摄
洞庭湖君山湿地。龙福云 摄

  1、“世界湿地日”由来及2014年宣传主题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014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农业年”,因此2014年2月2日第十八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农业”, 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共同成长的伙伴”,旨在强调湿地与农业相互依存以及湿地对农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湿地概念

  《湿地公约》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3、湿地主要类型

  河流湿地:指河流等流水水域沿岸、浅滩、缓流河湾等,包括河流、小溪、运河及沟渠等。

  湖泊湿地:湖泊是地表水的一种类型,长期占有大陆封闭洼地的水体,并积极参加自然界的水循环。

  沼泽湿地:沼泽的特点是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有的沼泽有泥炭积累,有的没有泥炭。

  人工湿地:人工构筑而成的湿地,包括水稻田、水库等。

  4、湿地生态功能

  防洪:在一些流域的上游,泥炭地和草甸就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并使水分缓慢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减少破坏性洪水暴发对人的生命和生计的威胁。当泥炭完全饱和而无法吸收更多水分时,池塘和泥炭植被都有助于减缓和减小径流。

  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降低时,湿地可以补充地下水;而当地下水位过高时,湿地又可以充当地下水的排泄区。

  稳定海岸线和抵御风暴潮: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盐沼),就像前线护卫一样,抵御潜在的危害。湿地植物的根系牢牢扎入海岸,抵抗风浪对岸线的侵蚀,它们就像一道屏障,减缓了风暴潮和潮汐涌浪的势头,从而也降低了其高度和破坏力。

  净化水质:通过将污染物“锁定”在沉积物、土壤及其植被中,湿地发挥着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业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中富含的高浓度的氮和磷,湿地有更显著的净化作用,从而防止饮用水的氮磷浓度过高,还可以减少地表水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具有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只能生长在湿地中,如果没有湿地,他们将无法生存。事实上,滨海湿地,如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和海草床等,分布着部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量最高的群落。

  固碳:湿地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湿地植物中,有很强的固碳功能,在固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提供生态产品:湿地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食物(如鱼和大米)、建筑木材、薪柴、植物油、盐、药用植物、编织用的茎叶以及动物饲料等。其中鱼类是10亿人口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还为另外20亿人口提供了至少15%的动物蛋白;大米是世界上30亿人口的主要粮食。

  文化价值:人类在其存在之初就已经意识到水是生存的绝对必需品。于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就成了文明的发源地,比如尼罗河畔发源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有我国黄河和长江孕育的古中国文明等。

  休闲和旅游:湿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湿地风景区更是生态旅游的绝佳胜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