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呵护我们的母亲河
作者:吴音  文章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7 8:00: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7月13日的《海南日报》全文刊登了《海南省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这个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同一天,广东的各大媒体和国内其他地方的不少媒体纷纷报道了在广州举行的一项活动———千人横渡珠江,广东省长、广州市长和数千群众一同击水珠江,而这样的集体竞渡活动,在广州已绝迹差不多30年了。

  把这两则消息放在一起读,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省通过立法保护南渡江的意义。

  珠江作为广州的“母亲河”,30年前曾经水清树绿,但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美丽的珠江却日渐花容失色,江水越来越混浊,近年来甚至变得又黑又臭,这样的水质不用说已不适宜游泳,就是在江边呆一会儿都让人难受。从2002年起广东开始治理珠江,并提出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这次千人横渡正是珠江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检验。在2010年前,广东还将投入400亿元资金用于珠江整治。

  南渡江之于海南的意义,丝毫不亚于珠江在广东的地位。这条流经7个市县的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域人口200多万人,是海口市以及其他流经区域的主要生活水源。称南渡江为海南的“母亲河”,一点不为过。

  由于海南工业化水平较低,各地工业的发展从总体上说规模有限,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还不严重,因此我们的“母亲河”南渡江还没有变得像珠江一样混浊不堪,这无疑值得我们庆幸。但这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因此对南渡江的保护掉以轻心。海南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和上项目的冲动都异常强烈,南渡江面临着污染压力会越来越大,各地能否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使南渡江的生态环境尽量少受污染和破坏,这是南渡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从现实看,这样的疑虑又确非杞人忧天。去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暨海南江河环保世纪行活动,就发现南渡江上游水域存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山林乱砍等严重问题,使南渡江上游水质受到严重威胁。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检测,2005年海南全省1类、2类水质河段比2004年降低了9个百分点。在检查中,海南的另一条“母亲河”万泉河已难找到一处清澈见底的河段。可见,对海南江河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不可盲目乐观。

  正是考虑到这样的现实,《海南省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对流域内城镇污水、垃圾的处理和项目污染的控制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然,这些措施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切实担负起责任。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对江河的眷恋和赞美,是人们热爱家乡乃至祖国的情感的重要来源。为了留住我们的这份情感,让我们共同呵护“母亲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