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植物 1、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合成的有机碳总量是高等植物的7倍。
(1)中国淡水藻类多样性 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约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包括:原生动物们的蓝藻们,原生动物门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其中珍稀种类有淡水裸藻类的层状石皮藻、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中华串珠藻、中华链珠藻、中华鱼子菜和鹧鸪菜窄变种等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状况 a.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有些罕见种及早灭绝或出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十年来,中国北方由于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度抽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使得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等的泉源泉水枯竭,使得那些依赖秋水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果串珠藻和美芒藻由于旅游区开发,如今红藻绝迹。江苏阳澄湖大型轮藻成片死亡;武汉东湖由于富营养化,原来的主要藻类鼓藻类被耐污的蓝藻和绿球藻代替。 b.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状况 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导致有害的赤潮和水华,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2、 地衣植物
(1) 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互惠共生而生存,所以地衣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越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特有。然而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种类远不止这数。尤其我国第一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 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 依存于森林树皮复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粉黄袋衣,霜袋衣,蜡光袋衣,横断山袋衣以及云南石耳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 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国疱脐衣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大火所吞噬。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产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的生存受到威胁。 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 如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颇受青睐的扁枝衣和从枝树衣,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和雪地茶等地衣难逃因无节制采收和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3) 对地衣的保护 在开发利用上,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并且地衣生长极为缓慢,加强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除了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外,还要注意。 a.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第一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的轮换采收。 b.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江西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c.对于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培养,进行室内保存 d.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 。
3、苔藓植物
(1) 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23000种,我国2200种,占全世界9.1% 。特点: a.特有类群丰富,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兖州东部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7.09%,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2.2%。 b.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藻苔科藻苔属的两个种:苔和角叶藻苔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地都有发现。 c.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2) 苔藓植物受威胁状况 威胁来自于大气污染、森林采伐,基本建设和其他人类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森林采伐改变了原有阴湿的生境条件,因而对热带雨林中的苔藓影响最大,例如分布于海南岛热带雨林的细鳞苔科的管叶台属和紫叶苔科的紫叶苔属的多种重要苔藓植物在森林采伐之后已无法再找到。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影响到著名风景区苔藓植物的分布,例如四川峨眉山近山顶的苔藓植物锦丝藓,塔藓和安徽黄山的疣黑藓都受旅游开发影响而面临绝迹。 此外,随着园艺,花卉事业的发展,中国泥炭藓属资源趋向枯竭。 估计中国濒危及稀有的苔藓植物约在36种以上,已证实灭绝的至少有耳坠藓,拟短月藓,闭蒴拟牛毛藓,拟牛毛藓和华湿原藓等5种。
(3) 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 药用方面 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本草纲目》记载有金发藓和暖地大叶藓等,暖地大叶藓在西南地区被称作 “ 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泥炭藓属植物或泥炭作为园艺肥料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而苔藓植物是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 此外苔藓还是检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注意保护苔藓植物。
4、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10000-12000种,中国2200-2600种,占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了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我国分布有在讨论物种进化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天星蕨。有些属如光叶蕨,中国蕨,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发现与四川东部长江沿岸的圆肾铁线蕨,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 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米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和湖南石灰岩壁的颊囊蕨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属种。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人为的破坏有些种消失或濒临灭绝。占总数 的30%的中国蕨类面临灭绝 其中重要的有101种。 造成濒危的原因有: a. 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中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米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b. 工农业建设使得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c. 由于对一些药用和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忽视保护,使得一些决类遭到毁灭性打击,如鹿角蕨今年已难见到。 旅游区对一些小型职务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
(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光,它们之中很多都是传统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10%,如贯从,海金沙,骨碎补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和石韦等 少数种类如菜蕨,蕨等的拳卷幼叶,加工后可做蔬菜;满江红是水稻的优良绿肥。还有贵州赤水的珍稀孑遗植物桫椤等。 所以需要我们加强保护。
5、裸子植物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而我国有10科34属约250种 分别占全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特有单型属有水杉,水松,银杉,金钱松和白豆杉;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杉木,福建柏,侧柏,穗花杉和油杉,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冷杉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种子植物种数的0.8%,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的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树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得该资源正强烈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 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存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林的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也遭到严重破坏,如攀枝花苏铁,贵州苏铁,多岐苏铁和叉叶苏铁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属和红豆杉属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极度减少。 初步查明,灭绝种有崖柏;仅有栽培而无野生植株的野生灭绝种有苏铁,华南苏铁,四川苏铁;分布区极狭,植株极少的极危种有多岐苏铁,柔毛油杉,矩鳞油山,海南油杉,百山祖冷杉,元宝山冷杉,康定云杉,大果青扦,太白红杉,短叶黄杉,巧家五针松,贡山三尖杉,台湾穗花杉和云南穗花杉等。濒危和受威胁的裸子植物约63种,约占种数的28%,其中百山祖冷杉和台湾穗花杉被列为世界最濒危植物。
6、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晚发生,又最具有生命力的植物类群。全世界约有被子植物400多种,10000多属,260000多种,占据地 球大部分陆地空间,是世界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 (一)中国被子植物物种的巨大多样性 世界上被子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是地处热带的巴西和哥伦比亚,中国国土主要部分不在热带,但被子植物种数仍居世界第三,约300余科,近3100属,30000多种,科属种数目分别占世界被子植物的75%,30%和10%.。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a.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小半灌 木,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备 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松毛翠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 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壳斗科栎属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忍冬科,小檗科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以及冬青树,五加科,蓝果树科,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和水青树科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括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番荔枝科,橄榄科,山榄科,楝科,藤黄科,使君子科,天料木科,大戟科和四树木科等。 b.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 中国的木兰科,毛茛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金粟兰科,金缕梅科和木通科等科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公认。 c.特有类型及其丰富 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连香树,领春木,昆栏树,银缕梅(单氏木),水青树,半日花,四合木,鹅掌楸和珙桐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多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地区,其中有又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特有现象中心: 1.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 2.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 3.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特有属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特有藤本属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他们所隶属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 ,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二)中国被子植物面临的威胁 中国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被子植物中,材质优良的森林树种和药用,经济植物从来就是开发的重要对象,因此中国被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如兰科植物和樟树,楠木,牡丹,黄连,阿魏,贝母,以及红豆树,核桃楸,黄檗,水曲柳,格木,,降香黄檀,紫荆木,榉树,油丹,海南大风子,金丝李,野人参,姜状三七,屏边三七,甘草,黄芪 ,剑叶龙血树,肉苁蓉,草苁蓉,巴戟天,刺参,刺五加和库页红景天等,因其树干,根或全株做商品贸易而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各自的分布区面积急剧缩减,野生资源明显减少。根据已有资料估计,中国被子植物约有4000种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列入珍稀濒危保护的植物约1000种,其中分布区极狭,止住很少的极危种有缘毛红豆,绒毛皂荚,羊角槭,盐桦,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漆柄木…….等

(三 )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的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格外注意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的保护,必须研究他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应该特别重视减少造成物种濒危和灭绝的因素,如防止森林破坏,禁止对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的过度采挖,尽量多建立一些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管理,必要时采取迁地保护措施(遍野生为栽培)等。所有这些,还必须以立法和政策加以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