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森林生态系统
1、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森林面积为13370万公顷,覆盖率为13.92%,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中国划分森林210个群系、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94个群系。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培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点。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松属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性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1)森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中国有乔灌木树种约8000余种,其中乔木2000多种,灌木6000多种,包括了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泛地中海分布和中国特有的各种成分。中国的树种大多数在地理成分上为热带、亚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如槭、桦、胡桃、鹅耳枥、栎、云杉、冷杉、胡颓子等/中国有许多起源古老的孑遗树种,这是全人类极宝贵的财富。由于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华南、华中、西南广大地区,大多是山地为遭受冰川影响,成为植物的避难所,从而保存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孑遗种,如银杏、罗汉松、陆均松、三尖杉、红豆杉、白豆杉等,孑遗的阔叶树还有木兰、鹅掌楸、双花木、马蹄荷、红花荷、莲香、马尾树、糙叶树、喙核桃、青钱柳、杜仲、圆籽荷、猪血木等。中国特有的树种还有通脱木、半枫荷、喜树、伯乐树、珙桐、腊梅、紫树、香果树、山白树、银鹊树等。 (2)森林的类型多样性 中国现有原生型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 : ① 针叶林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B.暖温带针叶林 C.亚 热带针叶林 D.热带针叶林 ②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A.红松阔叶混交林 B.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③ 阔叶林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3)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 ① 寒温带针叶林的野生动物 ② 温带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③ 亚热带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④ 热带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4)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① 受威胁现状 ② 受威胁原因
2、 草原生态系统
中国草原以温带草原为主,其主体部分分布于内蒙古高平原及其邻近的低山丘陵地区,海拔1000-1200米上下,地势坦荡辽阔。中国的草原从东向西分为三个亚地带:森林草原(属于半湿润气候,植被一草甸草原和林缘草甸为主,并与岛状森林结合,草群茂密,组成丰富。)、典型草原(主要由丛生禾草草原构成,呈带状由东北伸向西南。)和荒漠草原(其中小型针茅在草群组成中占优势,构成稀疏的矮草草原,常与荒漠群落交错)。中国草原除这一主体外还有山地草原和高寒草原 。 (1)温带草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① 植物物种的总丰富度高 ② 草原灌木锦鸡种类繁多,建群种针茅丰富多样 ③ 无特有科,特有属,但有一定数量特有种 (2)温带草原的动物物种多样性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草原的主体。出现在内蒙古草原的脊椎动物共有551种,其中哺乳动物65种,鸟类295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8种,鱼类82种。 (3)威胁中国草原多样性的人类活动 ① 超载放牧,草场退化 ② 连年割草,滥采药材 ③ 毁草开荒,耕地沙化 ④ 乱捕滥杀野生动物
3、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湿地不仅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而且还包括部分内陆水体、水稻田等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据统计,中国大约有2500万公顷的天然湿地,其中沼泽1100万公顷,滩涂和盐沼地210万公顷。
在中国众多的湿地中,已有6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湿地所受破坏状况。
4、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 荒漠的生物多样性
① 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
a. 贫乏性 b. 古老性 c.独特性
②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③ 动物物种多样性
(2) 当前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5、 大洋和湖、河水生态系统多样性
(1) 海洋生物多样性
① 海洋的物种多样性
②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③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 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湖泊生物多样性
(4)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① 渔业的影响
② 大型水工程的影响
③ 滥伐森林和围湖造田的影响

|